化工儀器網首頁>資訊中心>項目成果>正文

填補空白!我國科學家在“連續(xù)變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領域實現新突破
2025年02月24日 11:21:09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9161

近日,山西大學蘇曉龍教授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王劍威教授與龔旗煌教授課題組,成功實現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連續(xù)變量糾纏簇態(tài)的確定性制備、調控和實驗驗證。

  集成光量子芯片是一種能在微納尺度上編碼、處理、傳輸和存儲光量子信息的先進平臺。如何在光量子芯片上實現大規(guī)模量子糾纏是國際量子研究難題。
 
  近日,山西大學蘇曉龍教授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王劍威教授與龔旗煌教授課題組,成功實現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連續(xù)變量糾纏簇態(tài)的確定性制備、調控和實驗驗證。
 
  簇態(tài)是一種特殊的量子糾纏態(tài),能夠在多個量子比特之間建立復雜的量子糾纏,是實現高效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的重要量子資源。集成光量子芯片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能夠在微納米尺度上編碼、處理、傳輸和存儲光量子信息。
 
  然而,傳統(tǒng)的量子光子芯片在制備大規(guī)模糾纏簇態(tài)時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隨著比特數的增加,量子糾纏的制備成功率呈指數下降,嚴重限制了其應用的擴展。與離散變量光量子芯片不同,連續(xù)變量光量子芯片因其確定性產生的特點能夠更高效地實現大規(guī)模量子糾纏的制備和操控,是量子信息領域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研究團隊采用基于光場的連續(xù)變量編碼方式,破解了制備量子比特和量子糾纏的“概率”難題,首次實現了量子糾纏簇態(tài)在芯片上的“確定性”產生。
 
  此前,該團隊還研制出一款集成約2500個元器件的超大規(guī)模光量子芯片,并實現了基于圖論的光量子計算和信息處理功能,為量子計算機研制提供一種可擴展、可編程、高穩(wěn)定的量子芯片內核。
 
  這是我國科學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技術領域取得的新突破,這一成果填補了采用連續(xù)變量編碼方式的光量子芯片關鍵技術空白,也為光量子芯片的大規(guī)模擴展及其在量子計算、量子網絡等領域的應用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于20日在《自然》雜志發(fā)布。
關鍵詞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推動應急裝備創(chuàng)新發(fā)展 工信部啟動工業(yè)領域2025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推薦工作

    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啟動了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工業(yè)領域2025版)推薦工作,5月12日起開啟申報。
    2025-04-25 13:54:57
  • 共促材料領域創(chuàng)新突破 國資委首次發(fā)布央企材料領域“十大基礎科學問題”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首次面向全社會發(fā)布了中央企業(yè)材料領域“十大基礎科學問題”,聚焦納米材料、超導材料、未來材料、稀土材料、生物基材料...
    2025-04-23 13:29:40
  • 全面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從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標準研制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
    2025-04-22 14:31:16
  • 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39項國家計量技術規(guī)范

    近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39項國家計量技術規(guī)范,涵蓋了時間頻率計量、機動車檢測、醫(yī)療設備、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多個領域。
    2025-04-18 16:49:49
  • 1150萬!武漢科技大學采購耐火材料高溫力學性能表征設備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就“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高溫力學性能表征設備采購項目”發(fā)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1150萬元。
    2025-04-17 09:40:28
  • 新型放大器問世:數據傳輸速度暴增10倍!

    4月14日,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發(fā)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數據傳輸速度超越現有光纖10倍, 這一成果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自...
    2025-04-15 11:06:53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全國表面分析技術及新材料表征研討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