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徠伯杯"3D細胞培養(yǎng)和類器官攝影大賽,自2022年9月15日開幕以來,受到了國內3D細胞培養(yǎng)和類器官研究領域相關科研工作者的熱切關注和廣泛好評。
在大賽前期兩個月的作品征集階段,我們收到了眾多國內類器官相關交叉學科的專家和學生積極的投稿,累計收到攝影稿件72份,由徠卡顯微系統(tǒng)和伯楨生物市場部審核篩選出的入圍作品共59份。最終,經過了一個半月的網絡投票與專家組評審,分別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6名、專項獎6名,以及陽光普照獎44名?,F(xiàn)將最終獲獎名單公示如下:







作者:張慧文  | |
作品簡介:小鼠腸道  | ![]()  | 
研究用途:小腸發(fā)育形成過程  | |
研究方法:熒光標記不同類器官細胞群 DAPI,AF488,AF555,AF647  | |
獎品:Apple Watch Series 8 + 一等獎定制獎牌&證書  | |
![]()  | ![]()  | 







作者:葉軍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圖中所展示的是采用三陰性乳腺癌細胞構建的腫瘤類器官。  | |
作者:李志超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樣品為腫瘤病人來源的尿路上皮癌類器官,腫瘤類器官經過多維度驗證后,將用于抗腫瘤藥物的篩選及腫瘤耐藥機制研究。  | |
獎品:飛利浦空氣炸鍋 1個 + 二等獎定制獎牌&證書  | |
![]()  | ![]()  | 







作者:孟盛雯  | |
作品簡介:正常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小鼠小腸類器官P3Day9  | |
研究方法:小鼠小腸類器官培養(yǎng)  | |
作者:馬璐瑤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我的樣品是肝臟穿刺標本的肝癌類器官,用于體外藥物實驗。  | |
作者:張鳳枝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樣品類型:心臟類器官  | |
研究用途:揭示多譜系細胞形成心臟類器官過程中的細胞命運轉變及潛在的基因調控機制  | |
研究方法:單細胞測序分析,流式細胞分析,免疫細胞化學染色等  | |
作者:束琳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結直腸癌類器官傳代后攝,用于研究結直腸癌藥敏情況  | |
作者:黃琰  | |
作品簡介:腦類器官  | ![]()  | 
樣品類型:91天 腦類器官  | |
研究用途:低劑量重金屬鎘對大腦類器官神經細胞分化的長期影響  | |
研究方法:免疫熒光染色 RNA測序 Western Blot  | |
作者:宮千淳  | |
作品簡介:人肺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用于冠狀病毒致病機制相關研究  | |
研究方法: 利用不同種類的冠狀病毒感染人肺類器官,探究宿主-病原的相互作用機制,助力新發(fā)病毒的預警預測。  | |
獎品:東芝2T移動硬盤 1個 + 三等獎定制獎牌&證書  | |
![]()  | ![]()  | 







類器官超現(xiàn)實藝術性專項獎 作者:戚亞東  | |
作品簡介:正常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腸道類器官  | |
細胞日常培養(yǎng)觀察專項獎 作者:鄭曉源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樣品類型:肝癌類器官  | |
研究用途:用于藥物篩選、精準醫(yī)療、生物功能驗證  | |
研究方法:ATP、live/dead(鈣黃綠素/PI)、crispr-cas9系統(tǒng)進行生物功能驗證  | |
普通光源正置顯微鏡下杰出圖像專項獎 作者:崔秀杰  | |
作品簡介:腫瘤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正常胃上皮類器官+胃癌類器官;腫瘤治療藥物敏感性及藥物毒性研究;類器官構建及藥敏實驗  | |
倒置顯微鏡平臺共聚焦專項獎 作者:代艷萍  | |
作品簡介:腦類器官  | ![]()  | 
樣品類型:第63天 腦類器官  | |
研究用途:利用大腦類器官研究NANS基因在神經發(fā)育過程中的基因功能  | |
研究方法:免疫熒光染色 RNA測序 活細胞成像  | |
共聚焦顯微鏡下杰出圖像專項獎 作者:賈功雪  | |
作品簡介:正常類器官  |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通過體外受精獲得綿羊早期胚胎進行體外培養(yǎng)。  | |
體視鏡下杰出圖像專項獎 作者:孔瑞澤  | |
作品簡介:正常類器官  | ![]()  | 
類型:心臟類器官  | |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由于缺乏合適的模型,人胚胎早期心臟發(fā)育以及異常機制仍不清楚,利用多能干細胞來源的類器官作為模型可解碼器官發(fā)育的事件和潛在機制。  | |
獎品:小米平板5Pro12.4 1部 + 專項獎定制獎牌&證書  | |
![]()  | ![]()  | 







黎雨塵  | 周高適  | 蔣成凡  | 韓成  | 
孫星  | 朱恩吉  | 朱佩軒  | 阮思穎  | 
李惠如  | 李華善  | 王顯文  | 倪成銘  | 
唐佩蘭  | Bing Li  | 琳琳  | 李明乾  | 
葛曉民  | 井老師  | 孫云皓  | 張麟騰  | 
孫千惠  | 張一帆  | 王心爍  | 李羽  | 
謝詩哲  | 邢緒東  | 吉聰聰  | 惠賢瑞  | 
陳先生  | 施銀杰  | 郭健穎  | 王倩倩  | 
吳素馨  | 梅英秀  | 王航  | 薛巍松  | 
何佳  | 郭浩翔  | 李嬌  | 吳俊辰  | 
陳真妮  | 王慶哲  | 韓政界  | 莊老師  | 
獎品:徠卡定制顯微鏡積木玩具1套+伯楨定制鑰匙扣1套  | |||
![]()  | ![]()  | ||

恭喜以上獲獎作品!同時也感謝各位創(chuàng)作者對細胞培養(yǎng)和類器官攝影之旅的實踐和付出,帶我們領略微觀世界中的奇遇,感受生命別有的錯落和精致。未來,我們將繼續(xù)推出徠伯杯系列作品賞析,更有來自評審團的專業(yè)點評,內容精彩紛呈,敬請期待吧!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