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西克SICK智能傳感器
閱讀:368 發(fā)布時間:2017-9-1工業(yè)4.0 | 若無智能且具備通信功能的傳感器,工業(yè)4.0便無從談起
所謂的智能工廠已經部分成為現實:工作站之間已能就過程和功能自動進行協(xié)調。在其他場景下,還有一些基于自主型設備的生產結構,這些設備可以相互獨立地實現自組織和優(yōu)化。
智能傳感器是實施工業(yè)4.0的*條件。
這是因為智能工廠需要數據,而數據則主要由聰明、智能且具備通信功能的傳感器來提供。
具備通信功能意味著要具備與機器控制器或云端應用之間交換傳感器數據的能力。
舉例來說,傳感器參數可在數秒內自動適應新的生產指令?;蛘吖鈻拍軌驒z測其光學器件是否受到污染,并直接報告給控制中心。
“*”傳感器
SICK是目前少數幾家真正能提供“智能傳感器 (sensor inligence)’的供應商之一。
一方面,我們早在2004年起就已承諾將“智能傳感器 (sensor inligence)”作為品牌核心。我們的智能傳感器在同類產品中具有*的探測能力。
另一方面,它們還支持IO-Link通信標準,而SICK是該標準開發(fā)的主要參與者。這樣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自診斷和過程診斷所提供的廣泛潛能,以及直接在傳感器上進行信號處理的集成邏輯功能,我們的傳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而這正是我們的*亮點。
但是,具體而言,真正在智能工廠中使用時,通過診斷能力和集成功能所實現的傳感器智能到底意味著什么?
舉例來說,智能光電傳感器能夠檢測物體結構型式及其所發(fā)生的任何變化。這是直接在傳感器中自動完成的,而非在PLC中。這樣就可以加速機器過程,并簡化控制程序。
這就意味著更高的工廠效率和更低的客戶成本。
智能傳感器具有豐富的診斷功能,可以機器出現意外停工期之前檢測到各種關鍵狀況并立即修正。
由此,就能提高運行可靠性以及整個工廠的生產力水平。
通過增加智能特性可將現有成熟技術“升級”為智能傳感器,這一點在電感式傳感器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我們的產品組合中有一種電感式智能傳感器,能夠檢測物體和傳感器之間的距離。它們能夠檢測到機器過程何時偏離目標狀態(tài),并在合適的時機發(fā)出警告,甚至可以自主做出產品質量方面的提示。
用于智能工廠的智能傳感器
zui終,消費者也將從智能傳感器和動態(tài)交互式生產過程中獲益。
有一個關鍵的名詞叫做“批次規(guī)模1”:人們都在尋找表達自己*性的方式。他們希望產品能匹配自己的需求。如果使用傳統(tǒng)生產結構,那么這種真正的一次性買賣要么不可能實現,要么成本高昂。
而智能傳感器正好可以借此打開更多的創(chuàng)新機會。
舉例來說,家具現在就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配置。外形尺寸、設計元素、木材類型和顏色等都可以自由選擇、組合和定購??蛻粜枨笸ㄟ^互聯網傳遞到生產系統(tǒng)和機器。機器上安裝有智能傳感器,控制器可以針對特定產品進行相應的參數設置,從而自動生產出想要的家具。
生產、檢查、包裝和配送全都按照單個訂單來完成 – 沒有任何人工干預。顧客能以大批量生產的價格得到個性化的一次性產品。
當然,智能傳感器的潛能遠不止這些。結構自主性更強、工廠聯網率更高、生產(和產品)涉及更多軟件和IT – 所有這些不僅都已成為現實,而且使得智能傳感器成為未來*的技術。今后對于靈活性的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大。工業(yè)4.0將以高度個性化的特征出現在客戶的工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