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熟料游離氧化鈣的控制
一、控制游離鈣的操作方法
1. 偶然出現(xiàn)不合格游離氧化鈣時常見的誤操作
這多是由于窯尾溫度低、或者有塌料、掉窯皮,甚至喂料量的不當增加而發(fā)生,解決的責任人只能是中控操作員。但按照前述不夠準確的概念,操作上會對應一種司空見慣的誤操作:先打慢窯速,然后窯頭加煤,應該說,這種從傳統(tǒng)回轉窯型沿用下來的操作方法對分解窯是很不適宜的。因為:
?、?nbsp; 加大了窯的燒成熱負荷。分解窯是以3轉/分以上窯速實現(xiàn)高產的,慢轉窯后似乎可以延長物料在窯內的停留時間,增加對游離氧化鈣的吸收時間。但是,慢轉的代價是加大了料層厚度,所需要的熱負荷并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熱交換的困難。窯速減得越多,所起的負作用就越大,熟料仍然會以過高的游離氧化鈣出窯。
?、?nbsp; 增加熱耗。有資料證實(ZKG;12/1989;PE314),分解后的CaO具有很高的活性,但這種活性不會長時間保持。由于窯速的減慢而帶來的活性降低,延遲了900~1300°C之間的傳熱,導致水泥化合物的形成熱增高。所以,降低分解窯的窯速決不是應該輕易采取的措施。
⑶ 縮短了耐火磚的使用周期。窯尾段的溫度已低,還突然加煤,使窯內火焰嚴重受挫變形,火焰形狀發(fā)散,不但煤粉無法燃燒*,而且嚴重傷及窯皮。同時,減慢窯速后,物料停留時間增加一倍以上,負荷填充率及熱負荷都在增大,這些都成為降低窯內耐火襯料使用壽命的因素。
⑷ 窯的運行狀態(tài)轉變?yōu)檎K枰臅r間長。這種方法至少要半小時以上。
2. 正確處理偶然出現(xiàn)不合格游離氧化鈣的操作方法:
⑴ 一旦發(fā)現(xiàn)上述異?,F(xiàn)象,立即減少喂料,減料多少根據(jù)窯內狀況異常的程度而定。比如:塌料較大、時間較長,或窯尾溫度降低較多,此時減料幅度要略大些,但不宜于一次減料過大,要保持一級預熱器出口溫度不能升得過快過高;
?、?nbsp; 緊接著相應減少分解爐的喂煤,維持一級預熱器出口溫度略高于正常時的50℃以內,同時通知化驗室增加入窯分解率的測定,確保不低于85~90%;
?、?nbsp; 略微減少窯尾排風,以使一級出口的溫度能較快恢復原有狀態(tài)。但不可減得過多,否則會造成新的塌料,也影響二、三次風的入窯量,進而影響火焰;
?、?nbsp; 如果掉窯皮、或塌料量不大,*可以不減慢窯速,這批料雖以不合格的熟料出窯,但對生產總體損失是zui小的。按照這種操作方式,恢復正常運行的時間只需十分鐘。如果是打慢窯,這批料不僅無法煅燒合格,而且如上所述至少耗時半個小時以上,影響熟料的產量,以及更多熟料的質量。
當然,如果脫落較多窯皮,或竄料嚴重,不得不大幅度降低窯速,至1轉/分以內,此時更重要的是投料量要大幅度降低,為正常量的1/3左右。而且也應減料操作在前,打慢窯速的操作在后,避免有大量物料在窯內堆積。如此出來的熟料游離鈣含量會合格,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半個小時以上的正常產量、更多的燃料消耗、長時間的工藝制度不正常,以及類似中空窯煅燒的各種弊病,經濟上損失較大。
?、?nbsp; 盡快找出窯內溫度不正常的原因,對癥治療,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fā)生。比如:找出塌料的原因、窯尾溫度降低的原因等等。
上述操作方法還要因具體情況而異,總的原則是:不要糾纏一時一事的得失,要顧全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大局。這個大局就是用zui短時間恢復窯內火焰的正常、系統(tǒng)溫度分布的正常,各項工藝參數(shù)的正常,并繼續(xù)保持它們。
3. 反復出現(xiàn)不合格游離氧化鈣的對策
如果窯作為系統(tǒng)已無法正常控制熟料游離氧化鈣的含量,則說明此窯已純屬帶病運轉。此時*依賴中控操作員的操作,已經力不從心。應該由管理人員(如總工)組織力量,對有可能產生的問題針對性地逐項解決。比如:
?、?nbsp; 原燃料成分不穩(wěn)定,需要從原燃料進廠質量控制及提高均勻化能力等措施解決。
?、?nbsp; 生料粉的細度跑粗,尤其是硅質校正原料的細度,需要從生料的配制操作解決,這方面往往被技術人員所忽略。
國外就此課題進行了專門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熟料煅燒過程中,由硅酸二鈣生成硅酸三鈣的途徑有兩條:由硅酸二鈣靠固相反應自我合成,析出氧化硅(見圖1.4.1);或由硅酸二鈣與氧化鈣靠少量液相完成反應。不論是何種方式,反應均在原有顆粒中進行,但這將與生料粒徑有很大關系,粒徑一定后,C2S、C3S的結晶大小就基本確定,尤其是含氧化硅原料的細度是關鍵,因為碳酸鈣分解后形成多孔的氧化鈣,是靠氧化硅向氧化鈣的孔內移動后進行反應的。大粒徑的SiO2更容易形成瘤狀、帶狀群的C2S,在生料飽和比偏高的分解窯配比情況下,既使形成了C3S,結晶也較粗大,游離鈣更易形成。研究還表明,泥灰?guī)r要比石灰?guī)r有更好的易燒性,原因正是由于它有更短的內部移動通道(ZKG,7/2004,P72)。
因此,在生料制備過程中,如何降低氧化硅粒徑是提高生料易燒性的重要思路,但由于單獨粉磨等工藝措施會增加電耗。這里,如何優(yōu)化工藝并衡量得失,是需要各企業(yè)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工作的。
?、?nbsp; 喂料、喂煤量的波動,需要從計量秤的控制能力上解決。
?、?nbsp; 煤、料的熱交換不好,需要從設備備件(如管道、撒料板、內筒、翻板閥等)及工藝布置有無變化上解決。
?、?nbsp; 配料成分過高而且波動過大,需要配料人員解決。
?、?nbsp; 火焰狀態(tài)不好,煤粉燃燒不*,中控操作員按工藝工程師的要求重新調整三風道煤管的內外風,二、三次風量的變化及風溫的改變綜合考慮。
二、游離氧化鈣的檢驗方法
對熟料中游離氧化鈣的檢驗方法有如下幾種:
1. 化學分析法有兩種;甘油乙醇法和乙二醇快速法,都很準確,后者以快速而zui為常用。
2. 的游離氧化鈣測定儀,它的原理是利用乙二醇快速萃取的終點產生電位突躍,自動判定并顯示終點,消除了目視判斷終點產生的主觀誤差,也減輕了員工的工作量。工廠只需花費幾千元購置該儀器,測定速度較快。但在游離氧化鈣含量較高時,測定誤差較大。
3. 顯微巖相定量分析法,它的準確度不高,但有利于進行游離氧化鈣結晶大小、形狀、分布以及與其它礦物組成之間關系的觀察及研究。
4. X—射線粉末衍射法(XRD),它提供的精度相對較低,常常用于快速判斷熟料中的游離氧化鈣含量,ASTM C1365已為它提供了標準方法。如果將XRD衍射通道兼容進X—熒光分析儀(XRF)中,稱為ARL8600S水泥全分析商用機,它直接從壓制粉末樣品中得到的金相分析游離鈣及硅酸三鈣結果,其精度比單獨使用XRD要高10倍以上,不僅比同時購置XRD及XRF兩臺機節(jié)省投資,而且對小于0.5%的游離氧化鈣均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其穩(wěn)定性也令人非常滿意(WC,8/1994,P11)。
5. 用測定熟料的立升重驗證熟料游離氧化鈣的含量。對于更多的廠不惜多用人力、物力開展此檢驗項目,無非在于通過這兩個指標的檢驗結果相互驗證。日本有的企業(yè)甚至花費十幾萬美元購置自身研制的自動立升重在線測試裝置。實際上對分解窯而言,檢驗立升重的意義已大為淡化。原因很簡單,游離氧化鈣是熟料的化學屬性,立升重是熟料的物理表征,雖然它們會有某種對應關系,只要煅燒好,游離氧化鈣低,致密度高,立升重就大。但熟料的致密性并非只與煅燒有關,影響因素很多,比如還與熟料出燒成帶在窯內停留的時間有關,在其它任何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要將煤管向窯內多伸入一點,熟料立升重就會明顯增加,但熟料游離鈣的含量卻不會減少。這也是為什么中空窯的熟料立升重測定結果比分解窯還高的原因。另外,熟料立升重受配料中鐵含量的影響,而游離氧化鈣受著配料中鈣的含量制約,也影響兩者的相關性。從節(jié)約檢驗成本,增加檢驗實效的角度出發(fā),熟料立升重的例行檢測*可以取消或改為抽檢。
熟料的取樣位置大多定在從蓖冷機到熟料庫的輸送線上某一點,千萬不要象個別廠定在出窯口下部,這時的熟料取出后的冷卻條件*不同于篦冷機的冷卻條件,無法反映它的真實狀況。
由于熟料的取樣是間歇性瞬時取樣,檢驗的頻次及間隔時間值得推敲?,F(xiàn)各企業(yè)取樣間隔時間1~4小時不等。如果從檢驗的實效性出發(fā),只要能反映出生產中熟料的波動情況,就沒有必要無效地增加頻次。但如果生產出現(xiàn)異常而沒有檢驗出來,即便是一小時一次也不為過。具體講,對于運轉正常的窯,只要配料與燃料成分沒有變化,四個小時做一次游離氧化鈣檢驗并不算少,但檢驗人員應該主動了解中控室操作的變化,中控人員也應主動與檢驗人員。一旦窯內工藝參數(shù)有變化,就應在變化的30分鐘后取樣,這樣的檢驗對操作人員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取樣代表性應有嚴格地規(guī)定,這將取決于不同的檢驗方法。在采用顯微巖相定量分析方法時,由于是對某個熟料顆粒進行,該顆粒應在外觀上與大多數(shù)顆粒一致。其它幾種檢驗方法,如果是做瞬時結果,只取瞬時樣品即可;如果是做小時平均樣,窯在穩(wěn)定狀態(tài)時,也可任意取一瞬時樣;在非穩(wěn)定狀態(tài)時,則應取該小時波動的高、中、低三種狀態(tài)的混合樣品作為本小時平均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