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chǎn)品: S30260異硫氰酸胍,30259鹽酸胍,嗜熱菌蛋白酶 |

聯(lián)系電話
15921386130
公司信息
- 聯(lián)系人:
- 何小姐
- 電話:
- 86-021-61559134
- 手機:
- 15921386130
- 傳真:
- 86-021-55068248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區(qū)長塔路465號6幢
- 郵編:
- 200433
- 網(wǎng)址:
- www.shyuanye.com
暨南大學教授:職稱捷徑是對學術信仰的慢性傷害
2014-8-28 閱讀(461)
日前,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如今大學學術生態(tài)存在一個巨大的利益尋租空間。在職稱指揮棒的重壓下,教師為了評上教授,四處尋找“捷徑”,論文聯(lián)合掛名、項目重復申報、出版明碼標價、評委關系疏通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
這些令人倍感痛心甚至啼笑皆非的“招數(shù)”,與其說是殘酷競爭下的“迫不得已”的選擇,不如說是學術道德逐漸“失守”的表現(xiàn)。無論如何,職稱是大學校園里一個再敏感不過的“現(xiàn)實問題”,所有亂象都是表象,都指向深層的游戲規(guī)則。這也迫使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懸而未決的老話題: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職稱規(guī)范?
在大學教師那里,教授是一種莫大的學術榮譽,但同時又是一種極度稀缺的符號資源,每個人不得不背上沉重的職稱十字架,匍匐前行。在現(xiàn)行的評價體系中,職稱的欲望深處是論文、項目、獲獎等指標和參數(shù),教學反倒被逼向了評價體系的邊角。具體到職稱規(guī)范中,雖然教學要求并非*“缺席”,但表述相對模糊,人為解釋的空間太大,諸如學生評教等要求難免流于形式。
相對于科研的表現(xiàn)形式和技術分類,教學類榮譽數(shù)量少之又少,很難獲得。一般教師窮其一生努力也未必能獲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精品課程等教學類榮譽。更大的悖論在于,教學類榮譽并非純粹的教學評價,而是往往建立在一定的科研規(guī)格之上。試想,沒有科研實力何以拿到教授職稱,而別的教學榮譽又怎會給一個講師?顯然,職稱游戲的“通關玩法”zui終還是回到了科研上。顯然,給教學類榮譽一個應有的分量以及一個更務實、更科學、更有誠意的評價,不僅是職稱評定的改革方向,也是職稱作為指揮棒之于大學教學的意義所在。
大學職稱zui為人詬病之處,是評審環(huán)節(jié)受關系化、利益化、行政化干擾。相對于國外大學普遍推崇的同行評議規(guī)則,中國大學行政解釋的權力與空間大,關系橫行、論資排輩、跨界投票等不合理現(xiàn)象愈演愈烈。當搞關系比發(fā)論文更容易時,年輕人往往被剿滅在規(guī)則失守的血泊中,這不能不說是對學術信仰的慢性傷害。
職稱是學術研究的指揮棒,然而這個指揮棒卻往往被行政權力把控,離真正意義上的學術漸行漸遠。目前,每個省的職稱規(guī)則都出自人事部門之手,由于行政意識暗中作祟,許多省的論文級別認定標準極不專業(yè),也不規(guī)范。很多“”刊物并非因為其學術聲譽表現(xiàn),而是由其主管部門的行政級別決定的。同樣地,職稱亂象則來自于刊物級別認定的源頭之惡。在甘肅省人社廳的職稱文件目錄中,諸如《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等非*學術核心類赫然在列,十多年前出臺的職稱文件一直沿用至今,這嚴重影響了學術生態(tài)應有的格調和尊嚴。
雖然職稱競爭非常激烈,但已有的教育體系反倒時不時地釋放出些許悲觀和遺憾。目前,教授在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鐵飯碗”。許多教師一旦評上教授便“如釋重負”,開始進入學術生涯的“休眠期”。即便科研指標未能完成,頂多只是給予象征性的津貼懲罰,而并不會影響教授資格。相反,許多國外大學實行“只聘不評”、“終身后評審”等制度,每隔五年重新審核終身教授的學術資格。這不僅能刺激并延續(xù)教授的學術創(chuàng)造力,而且給了年輕人更多的競爭機會和晉升空間。
中國大學的職稱問題要解決備受爭議的現(xiàn)實,根本上還是要在評價體系上有所突破。國外大學已經(jīng)陸續(xù)放棄了“以數(shù)量論英雄”的評價取向,轉而鼓勵真正有分量的學術成果生產(chǎn),尤其實行“代表作制”,也就是根據(jù)代表作的影響力來決定教授資質。這一方面給了教師相對安靜的學術思考空間,另一方面也間接地切斷職稱背后巨大的“論文GDP”產(chǎn)業(yè)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