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S30260異硫氰酸胍,30259鹽酸胍,嗜熱菌蛋白酶 |
聯(lián)系電話
15921386130
公司信息
- 聯(lián)系人:
- 何小姐
- 電話:
- 86-021-61559134
- 手機:
- 15921386130
- 傳真:
- 86-021-55068248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區(qū)長塔路465號6幢
- 郵編:
- 200433
- 網(wǎng)址:
- www.shyuanye.com
為什么有人就是不肯相信科學家
2017-1-3 閱讀(167)
如果一個人一直對于自己引用的論點的真實性、提出這些論點人的專業(yè)性、對實驗的嚴謹性,不做任何判斷和篩選,永遠對理性的其他聲音不予聽取,那他永遠都會陷入在這種“不信任”的恐慌情緒中。
本周有很多科技的大事,量子通信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自然》雜志推出特刊,聚焦“我看到身邊的人累倒、離婚,然后離開科技界”的青年科學家困境;土耳其學術界遭遇清洗;美國物聯(lián)網(wǎng)設備被黑等。這些黑妹都想一筆帶過,而是講一個科學素養(yǎng)別落在經濟發(fā)展后面的事情。
這幾天,黑妹的朋友圈被一件事情刷屏了:科技界人士都在轉一部留美大學生拍的轉基因紀錄片;而微博和知乎上滿是崔永元下海提供非轉基因食品的消息。
說起小N,沒幾個人知道。今年3月,這群留美大學生組成考察轉基因的團隊,用的3.5萬元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從基因工程領域奠基者、不同相關學科的*科學家,到有機農戶、農業(yè)*孟山都、環(huán)保機構、消費者,用鏡頭記錄下轉基因食品在美發(fā)展的現(xiàn)狀。
視頻大約1小時,黑妹從頭到尾擼完了,有兩句話很感動,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敏說,“真正的科學交流,和普通民眾的交流,是一種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共同提高”;“公開交流的空間是等不來的,需要我們主動討論打開這個空間,使它變得良性。”
公眾對于轉基因的很多認識太誤讀了。例如誤認為“紫薯、小番茄是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會致癌”“轉基因玉米導致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轉基因食品導致不育”“歐美人不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馬鈴薯致實驗大鼠中毒”“轉基因玉米導致老鼠減少、母豬流產”等說法,這些說法其實都不符合實際和科技,都是謠言。
不過,科學界也需要反思。例如,此前的黃金大米事件,為什么不去充分保障參與者的知情權?這種“遮遮掩掩”一旦被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要被反噬的。再例如,農業(yè)部有一個專門的網(wǎng)頁,對轉基因科普進行了全面的介紹(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但事件真相這一欄的文章是2013年的,能否有一個、持續(xù)更新的網(wǎng)頁呢?
但說起崔永元,其“反轉斗士”的形象似乎非常清晰。他已宣布將進入零售業(yè),將在3個城市為3萬會員提供非轉基因商品,并表示“創(chuàng)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上非轉基因食品”。
——為什么要這么做?知乎上一條有2000個贊的回答是這么說的:預計這些農產品將以“生態(tài)食品”的名義出售,不會貼有機認證標簽,也不會貼“非轉基因”標簽。有機認證需要有三年的轉換期,而且條條框框的限制很多,容易被打假,應該不會采用。說白了,就是要自創(chuàng)一套標準,既想賣有機農產品的高價,又不愿接受現(xiàn)成標準體系的監(jiān)督。
我國對農產品認證是形成了階梯式分類的,統(tǒng)稱為“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想要申請這些標志,是要符合一定條件的,例如農產品地理標志中的“盱眙小龍蝦”“陽澄湖大閘蟹”,對養(yǎng)殖水體的地址、溫度、濕度等都有著苛刻的要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而如果在一個食品上標注“非轉基因”的標簽,也是法規(guī)不允許的。
2015年1月,農業(yè)部就轉基因問題曾下發(fā)《關于指導做好涉轉基因廣告管理工作的通知》認為,有的企業(yè)利用部分消費者對轉基因技術認知欠缺的焦慮心理,把“非轉基因”作為賣點加以炒作,有的在廣告詞中使用比較性語言,暗示。這種做法違背廣告法相關法規(guī),導致行業(yè)無序競爭,還加劇了公眾對轉基因的恐慌情緒。“對我國未批準進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準在國內進行商業(yè)化種植,市場上并不存在該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轉基因廣告詞”。大米就是這樣的類型。
其實說起這些,很多“反轉”的人會說,“你采訪的都是“挺轉”的,當然說的都是轉基因安全,你去采訪‘反轉’的看看”。但這個很簡單就能分清楚,要知道”挺轉”的基本就是科學界人士,而“反轉”的一些連生物學都沒有學過,就在外面大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科學哪有那么多“寧可”?如果一個人一直對于自己引用的論點的真實性、提出這些論點人的專業(yè)性、對實驗的嚴謹性,不做任何判斷和篩選,永遠對理性的其他聲音不予聽取,認為“我不了解的東西就是不安全的”,那他永遠都會陷入在這種“不信任”的恐慌情緒中。
這一點在轉基因上是這樣,在中醫(yī)、PX項目等社會性問題上亦然。當塔西佗陷阱已經形成,所有解釋都變成了辯解,所有理由都成了借口,所有必須都成了陰謀,越說越不相信。是時候該思考一下,我們如何才能不讓科學素養(yǎng)落在經濟發(fā)展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