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展廳收藏該商鋪

您好 登錄 注冊

當前位置:
東莞市廣聯(lián)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ATOS齒輪泵配件的修理指南

技術文章

ATOS齒輪泵配件的修理指南

閱讀:1060          發(fā)布時間:2014-12-3

ATOS齒輪泵的故障有些是外界因素引起,采取維護保養(yǎng)或調整的方法即可解決。有些則是泵的零部件磨損后精度超差或油泵咬死等原因所造成,必須拆卸檢查,區(qū)分情況,合理修復。
(一)齒輪的修理
    ATOS齒輪泵運轉日久之后,在齒輪的兩個端面和齒廓表面均存不同程度的磨擔或擦傷,這種情況應視具體磨損程度采取修復或更換。
1.齒輪兩側端而僅是輕微的起線樣磨損,可少目研磨法將起線毛刺痕跡研去并拋光,即可重新使用。
2.端面嚴重磨損,齒廓表面雖有磨損,但不嚴重(常用看色法檢查,齒高接觸尚達55%,齒向接觸尚達60%以上者),可將嚴重磨損的斷輪放在平面磨床上將磨損處磨出(在保證與孔的垂直度前提下,亦可精車)。但需注意,對另一只齒輪也必須修整至等高(要求齒輪厚度差值在0.005mm以下)。其技術要求可參見圖2-9中如(a)所示。修磨后的齒輪用油石將齒廓銳邊倒鈍,但不宜倒角。
    3.齒輪經修磨后,其厚度減小,為保證容積效率和密封,其泵體端面亦必須磨削至規(guī)定允差范圍,以保證修復后裝配的軸向間隙,防止內泄漏。
    4.若齒輪的齒廓或刮傷嚴重,形成顯著的多邊形,嚙合線已失去密封性能,可用油石研去多邊形處毛刺,再將齒輪嚙一合面調換方位即可繼續(xù)使用。
    5。若齒形齒廓接觸不好,著色檢查達不到要求,刮傷嚴重,沒有修復價值,則應予更換。
(二)泵體的修理
    泵體的磨損一般發(fā)生在吸油腔處,在泵啟動時,壓力突然升高,壓力很不平衡,即使在正常運轉時,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壓力平衡。因此,在泵體的吸油腔區(qū)域中常產生磨損或刮傷。CB型泵為提高其機械效率,徑向間隙放得較大,通常取為0.13~0.16mm,因此,一般情況下,齒輪的齒頂圓不會碰擦泵體的內孔。但ATOS齒輪泵在剛啟動時,壓力沖擊大,壓油腔處對齒輪形成單面的徑k:}}}功,會致使齒頂圓柱面與泵體內孔吸油腔處碰擦,造成磨損或刮傷。由于CB型ATOS齒輪泵的泵體兩端面上襄開有卸荷槽,故不能翻轉180%使用。如果吸油腔磨損或擦傷輕微,可用油石或砂皮去除其痕跡后繼續(xù)使用。因為徑向間隙對內泄漏影響較軸向間隙小,所以,這對使用性能沒有多大影響;前后蓋板因與齒輪直接接觸,一般均會磨損,應經常檢查,加以修理。
    泵體與前后蓋板的技術要求,如圖2-9中的(b)(c)(d)所示。這三個零件的材料都是普通鑄鐵,它們的結合端面要求有嚴格的密封性。在修理時,可在平面磨床上磨平,或在研磨平板上研平,其接觸一般不低于85%,其精度要求,平面度允差0.01mm;端面對孔的垂宜度允差為0.01mm,泵體兩端面平行度允差0.0.1mm,兩孔軸心線的平行度允差0.01mm。
(三)長短軸與軸承的修理
1.長短軸與軸承滾針或骨架油封的接觸處產生磨損,輕的經拋光后可緩續(xù)使用,磨損嚴重的,應予更換新軸。
    2.軸承座圈,由于熱處理的硬度較齒輪為高,一般不會磨損,運轉日久后若產生刮傷,可用油石輕輕推去痕跡,即可繼續(xù)使用。嚴重者,可以未磨損的那面座圈端面,與磨床工作臺接觸作為基準,對磨損端面進行磨削加工。并保證兩端面平行度與端面和內孔的垂直度均在0.01mm允差范圍內。若內孔和座圈磨損嚴重,則應及時換用新的軸承座圈。
3.滾針軸承的滾針長時間運轉后,亦會產生磨損,若滾針發(fā)生剝落或點蝕麻坑,則必須更換滾針,并保證全部滾針直徑的大小差不應超過0.003mm,長短允差為0.1mm左右,滾針應如數(shù)充滿軸承殼體內,以免滾針在滾動時傾斜,惡化運動精度。
4.軸承保持架損壞或變形,應予更換。

收藏該商鋪

登錄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對比框

產品對比 產品對比 聯(lián)系電話 二維碼 意見反饋 在線交流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0769-89773074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