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濕式蝕刻工藝提高LED光提取效率分析
近幾年來III族氮化物(III-Nitride)高亮度發(fā)光二極體(High Brightness Light Emission Diode; HB-LED)深獲廣大重視,目前廣泛應用于交通號誌、LCD背光源及各種照明使用上。基本上,GaN LED是以磊晶(Epitaxial)方式生長在藍寶石基板(Sapphire Substrate)上,由于磊晶GaN與底部藍寶石基板的晶格常數(shù)(Lattice Constant)及熱膨脹係數(shù)(Coefficient of Thermo Expansion; CTE)相差極大,所以會產(chǎn)生高密度線差排(Thread Dislocation)達108~1010 / cm2,此種高密度線差排則會限制了GaN LED的發(fā)光效率。
此外,在HB-LED結(jié)構(gòu)中,除了主動層(Active Region)及其他層會吸收光之外,另外必須注意的就是半導體的高折射係數(shù)(High Refractive Index),這將使得LED所產(chǎn)生的光受到局限(Trapped Light)。以圖1來進行說明,從主動區(qū)所發(fā)射的光線在到達半導體與周圍空氣之界面時,如果光的入射角大于逃逸角錐(Escape Cone)之臨界角(Critical Angle;αc)時,則會產(chǎn)生全內(nèi)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對于高折射係數(shù)之半導體而言,其臨界角都非常小,當折射係數(shù)為3.3時,其全內(nèi)反射角則只有17o,所以大部份從主動區(qū)所發(fā)射的光線,將被局限(Trapped)于半導體內(nèi)部,這種被局限的光有可能會被較厚的基板所吸收。此外,由于基板之電子與電洞對,會因基板品質(zhì)不良或效率較低,導致有較大機率產(chǎn)生非輻射復回(Recombine Non-Radiatively),進而降低LED效率。所以如何從半導體之主動區(qū)萃取光源,以進而增加光萃取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乃成為各LED制造商重要的努力目標。
目前有兩種方法可增加LED光提取效率:
(1)種方法是在LED磊晶前,進行藍寶石基板的蝕刻圖形化(Pattern Sapphire Substrate; PSS);
(2)第二種方法是在LED磊晶后,進行藍寶石基板的側(cè)邊蝕刻(Sapphire Sidewall Etching; SSE),以及基板背面粗糙化(Sapphire Backside Roughing; SBR)。本文將參考相關文獻[1~6],探討如何利用高溫磷酸濕式化學蝕刻技術,來達到增加LED光提取效率之目的。
此外,針對LED生產(chǎn)線之高產(chǎn)能與高良率需求時,在工藝系統(tǒng)設計制作上必須考慮到哪些因數(shù),亦將進行詳細探討,以期達到增加LED光提取效率之目的。
如圖1所示,從主動區(qū)所發(fā)射的光線在到達半導體與周圍空氣之界面時,如果光的入射角大于臨界角(αc)時,則會產(chǎn)生全內(nèi)反射。
2、磊晶前藍寶石基板之蝕刻圖形化(PPS)工藝
藍寶石基板蝕刻圖形化(PPS)可以有效增加光的萃取效率,因為藉由基板表面幾何圖形之變化,可以改變LED的散射機制,或?qū)⑸⑸涔鈱б罫ED內(nèi)部,進而由逃逸角錐中穿出。目前使用單步驟無光罩乾式蝕刻技術(Maskless Dry Etching)來加工藍寶石(Sapphire)基板,雖然可以改善內(nèi)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和光萃取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然而由于藍寶石基板表面非常堅硬,乾式蝕刻會損傷藍寶石表面,使得線差排(Thread Dislocation)由基板逐漸延伸到頂端的GaN磊晶層,因而影響到LED之磊晶品質(zhì),所以一般都傾向使用濕式化學蝕刻方式。有關藍寶石基板之濕式化學蝕刻圖形化,以及LED之前段工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