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生物厭氧處理技術的共同點
閱讀:255 發(fā)布時間:2023-12-1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和實踐發(fā)現(xiàn),以UASB為代表的第二代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存在一些缺點,如結構方面,高徑比小,占地面積較大。UASB在增加截面積的放大方式難以在大規(guī)模反應器中實現(xiàn)均勻布水。UASB三相分離穩(wěn)定操作較為困難,在操作方面,UASB啟動時間較長,液體上升流速小,液-固混合較差,負荷較高時,污泥量流失,易造成有毒,難降解化合物,非活性物質的吸附和積累。因此,20世紀90年代國際上出現(xiàn)了第三代生物厭氧處理工藝,包括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EGSB),厭氧內循環(huán)(IC)反應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UBF)等。其共同特點包括:
1.微生物均以顆粒污泥固定化方式存在于反應器中,反應器單位容積的生物量更高。
2.能承受更高的水力負荷,并具有較高的有機污染物凈化效能。
3.具有較大的高徑比,一般5-10以上。
4.占地面積小,動力消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