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文章
ATCC菌種的獲取方法
閱讀:402 發(fā)布時間:2018-6-28獲得ATCC菌種的方法主要有擔(dān)孢子彈射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和段木分離法。
1.孢子彈射法。這是利用新鮮的、成熟的子實體自動彈射出擔(dān)孢子來獲得純菌種的方法。取色白、朵大、無病蟲害的新鮮銀耳作為種耳。
用無菌水漂洗銀耳數(shù)次,再用無菌紗布或吸水紙,把銀耳表面的水分吸干。因為耳片表面若有薄水層,便會影響銀耳擔(dān)孢子的彈射,并容易污染上雜菌。再把種耳切一小塊,以放入三角瓶或放入試管中不會碰到瓶壁或管壁為度,隨后用不銹鋼小鉤鉤住小耳片,迅速懸掛在三角瓶或試管內(nèi),同時注意勿使種耳碰到培養(yǎng)基表面,以防污染雜菌,塞上棉塞,然后放在20-25℃條件下,經(jīng)24小時,從耳片上彈射出來的擔(dān)孢子,落在光滑的培養(yǎng)基表面上形成一個霧狀的孢子印。此時,在無菌箱或無菌室中,將懸于瓶內(nèi)的耳片取出,再塞上棉塞,移到20-25℃的室中培養(yǎng),經(jīng)2-3天,培養(yǎng)基表面就會出現(xiàn)許多乳白色、糊狀的小菌落。
此系銀耳的酵母狀分生孢子。當(dāng)培養(yǎng)基上出現(xiàn)酵母狀分生孢子的菌落時,為了防止和減少污染,應(yīng)盡快地進行提純,即挑取少許沒有雜菌的銀耳酵母狀分生孢子,移入新的試管中進行培養(yǎng)。不管銀耳擔(dān)孢子或酵母狀分生孢子都不容易萌發(fā)成菌絲,所以直接用于時有困難,目前已較少采用。不過,為了獲得銀耳有性繁殖的后代,必須采用擔(dān)孢子分離法,并使之萌發(fā)成單核菌絲,然后進行配對實驗。
2.組織分離法。和香菇、平菇不同,銀耳組織分離法比較難操作,實用意義也不大。因為耳片一旦膠質(zhì)化之后,就不容易再長出菌絲,況且段木種植的或野生的銀耳,暴露在外界的生長時間很長,耳片上必定會附著各種雜菌,組織分離時既不容易把附著的雜菌洗掉,又不容易用藥品進行表面的滅菌處理,且容易導(dǎo)致銀耳和條菌同歸于盡。只有位于樹皮和木質(zhì)部之間的肥厚的耳基比較容易進行組織分離,可以獲得銀耳的純菌絲。不過用耳基分離來的銀耳純菌絲常是鵝黃色的或橙黃色的,不是純白的,ATCC菌種生長的速度也比較慢,效果也不太理想。
Glycyrrhizic acid 甘草酸 甘草甜素;甘草皂苷 1405-86-3 HPLC≥98% 20mg/支
Glycyrrhetinic acid 甘草次酸 1449-05-4;471-53-4 HPLC≥98% 20mg/支
Glycyrrhizic acid ammonium salt 甘草酸單銨鹽 甘草酸銨 53956-04-0 HPLC≥98% 20mg/支
Liquiritin 甘草苷 甘草甙 551-15-5 HPLC≥98% 20mg/支
Isoliquiritin 異甘草苷 異甘草甙 5041-81-6 HPLC≥98% 10mg/支
Liquiritigenin 甘草素 甘草醇 578-86-9 HPLC≥98% 20mg/支
Rhein 大黃酸 478-43-3 HPLC≥98% 20mg/支
Emodin 大黃素 朱砂蓮甲素 518-82-1 HPLC≥98% 20mg/支
ATCC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