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計英文名稱是flowmeter,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把它定義為:指示被測流量和(或)在選定的時間間隔內流體總量的儀表。簡單來說就是用于測量管道或明渠中流體流量的一種儀表。
流量計又分為有差壓式流量計、轉子流量計、節(jié)流式流量計、細縫流量計、容積流量計、電磁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等。按介質分類:液體流量計和氣體流量計。
早在1738年,瑞士人丹尼爾伯努利以第一伯努利方程為基礎利用差壓法測量水流量。后來意大利人G.B.文丘里研究用文丘里管測量流量,并于1791年發(fā)表了研究結果。
1886年,美國人赫謝爾應用文丘里管制成了測量水流量的的實用測量裝置。
20世紀初期到中期,原有的測量原理逐漸走向成熟,人們不再將思路局限在原有的測量方法上,而是開始了新的探索。
到了30年代,又出現(xiàn)了探討用聲波測量液體和氣體的流速的方法聲波測量流量的方法,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止未獲得很大進展,直到1955年才有了應用聲循環(huán)法的馬克森流量計的問世,用于測量航空燃料的流量。
20世紀的60年代以后,測量儀表開始向精密化、小型化等方向發(fā)展。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具有鎖相環(huán)路技術的超聲(波)流量計也得到了普遍應用,微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流量測量的能力,如激光多普勒流速計應用微型計算機后,可處理較為復雜的信號。
由于缺乏國家在這行業(yè)體制機制強有力的支持,造成我國儀器儀表行業(yè)缺乏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熟悉、精通各學科交叉的綜合型人才。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低下,自主知識產權匱乏。具體表現(xiàn)在國產自動化產品奇缺,市場競爭力不強。
現(xiàn)代計量是光、機、電、計算機和許多基礎學科高度綜合的產物,對新技術比較敏感,是現(xiàn)代產業(yè)產品中更新?lián)Q代速度比較快的產品之一,每年都會有新產品推出,特別是在當今信息技術攻速發(fā)展的時代,競爭日趨激烈,發(fā)展速度稍微慢點就會被遠遠拋在后面。我國雖然已經進入21世紀,但許多東西還停留在80年代初的水平上,大型和高檔的儀器設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甚至有的專用儀器在國內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中低端的產品質量保證上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攻克。
因此,必須要有國家戰(zhàn)略高度的規(guī)劃和相關資源的大力支撐,才有機會去不斷縮小差距。如果測試儀器企業(yè)無法做到一個比較大的規(guī)模,那么就很難具備和國際一較長短的實力,而前期的成長需要巨額長期的資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