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 產(chǎn)品展廳| 收藏該商鋪

行業(yè)產(chǎn)品

當前位置:
深圳市壹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氨的職業(yè)危害與預防

氨的職業(yè)危害與預防

閱讀:875        發(fā)布時間:2020-12-23

氨氣危害表現(xiàn)

    高濃度蒸氣對眼睛有強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燒傷,導致明顯的炎癥并可能發(fā)生水腫、上皮組織破壞、角膜混濁和虹膜發(fā)炎。輕度病例一般會緩解,嚴重病例可能會長期持續(xù),并發(fā)生持續(xù)性水腫、疤痕、性混濁、眼睛膨出、白內(nèi)障、眼瞼和眼球粘連及失明等并發(fā)癥。多次或持續(xù)接觸氨會導致結(jié)膜炎。 

 

急救措施

    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觸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nèi)。  
  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min以上。如在沖洗時發(fā)生眼瞼痙攣,應慢慢滴入1~2滴0.4%奧布卡因,繼續(xù)充分沖洗。如患者戴有隱形眼鏡,又容易取下并且不會損傷眼睛的話,應取下隱形眼鏡。  
  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fā)用大量清水沖洗15min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fā)時要注意保護眼睛。  

      病人復蘇

    應立即將患者轉(zhuǎn)移出污染區(qū),至空氣新鮮處,對病人進行復蘇三步法(氣道、呼吸、循環(huán))。  
    氣道:保證氣道不被舌頭或異物阻塞。  
    呼吸:檢查病人是否呼吸,如無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氣。    循環(huán):檢查脈搏,如沒有脈搏應施行心肺復蘇。

         初步治療

    氨中毒無*藥,應采用支持治療。  
    如果接觸濃度≥500ppm,并出現(xiàn)眼刺激、肺水腫的癥狀,則推薦采取以下措拖:先噴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鐘噴兩次,直至到達醫(yī)院急癥室為止。  
    如果接觸濃度≥1500ppm,應建立靜脈通路,并靜脈注射1.0g甲基潑尼松龍(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類固醇。(注意:在臨床對照研究中,皮質(zhì)類固醇的作用尚未證實。)  
    對氨吸入者,應給濕化空氣或氧氣。如有缺氧癥狀,應給濕化氧氣。    如果呼吸窘迫,應考慮進行氣管插管。當病人的情況不能進行氣管插管時,如條件許可,應施行環(huán)甲狀軟骨切開術。對有支氣管痙攣的病人,可給支氣管擴張劑噴霧。  
    如皮膚接觸氨,會引起化學燒傷,可按熱燒傷處理:適當補液,給止痛劑,維持體溫,用消毒墊或清潔床單覆蓋傷面。如果皮膚接觸高壓液氨,要注意凍傷。  
    誤服者給飲牛奶,有腐蝕癥狀時忌洗胃。 


泄漏應急處置措施 

    少量泄漏
    撤退區(qū)域內(nèi)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捎蒙巴?、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大量泄漏

    疏散場所內(nèi)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zhuǎn)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上全封閉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后,用噴霧水流對泄漏區(qū)域進行稀釋。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xiàn)場的氨氣漸漸散去,利用無火花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封堵。  

    向當?shù)卣?ldquo;119”及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報警,報警內(nèi)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nèi)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zhuǎn)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后,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服裝和設備洗消。

 

火災應急處置措施

    在貯存及運輸使用過程中,如發(fā)生火災應采取以下措施:  
    (1)報警:迅速向當?shù)?19消防、政府報警。報警內(nèi)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2)隔離、疏散、轉(zhuǎn)移遇險人員到安全區(qū)域,建立500m左右警戒區(qū),并在通往事故現(xiàn)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應急處理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qū),并迅速撤離無關人員。  
    (3)消防人員進入火場前,應穿著防化服,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氨氣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員要注意對人體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門等部位的防護。  
    (4)小火災時用干粉或CO2滅火器,大火災時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guī)泡沫。  
    (5)儲罐水災時,盡可能遠距離滅火或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    

    (6)切勿直接對泄漏口或安全閥門噴水,防止產(chǎn)生凍結(jié)。

收藏該商鋪

登錄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