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碳后鋼或高碳鋼在熱加工后有碳損失現(xiàn)象。碳損失的表層叫“脫碳層”。脫碳層表面為部分和全脫碳,部分和全脫碳的總和稱為總脫碳。
總脫碳層深度是指因脫碳形成低的碳含量表面到等于基體碳含量那點的距離。
用硬度法測量鋼的脫碳層深度適用于脫碳層有一定深度但和淬火區(qū)厚度相比卻又較小的亞共析、共析、過共析鋼。
一、顯微維氏硬度法檢測
1. GB 244-87中關于脫碳層深度的測量界限規(guī)定:
(1)由試樣邊緣測至技術條件規(guī)定的硬度值處;
(2)由試樣邊緣測至硬度值平穩(wěn)處;
(3)由試樣邊緣測至硬度值平穩(wěn)處的某一百分數(shù)處。
采用以上那一種界限,有技術條件或協(xié)議規(guī)定。檢測至少要在相互有一定距離的位置上進行兩組測定,兩組檢測的平均值作為總脫碳層深度。
2. 顯微維氏檢測依照GB/T 4340.1進行。
檢測力選用宜在0.49~4.9 N(50~500 gf)之間,壓痕之間的距離至少要為壓痕對角線長度的2.5倍。
試樣準備與一般金相試樣相同,經取樣、磨制、拋光。但切勿倒圓邊角。Φ<25 mm的圓鋼或邊長<20 mm的方鋼檢測整個試樣的周邊。
二、洛氏硬度檢測
用洛氏硬度法檢測時,適用于不允許有脫碳層的產品,直接在試樣的原產品表面上測定;對允許有脫碳層的產品,在去除允許脫碳層的面上測定。洛氏檢測只用于判定產品是否脫碳和脫碳層是否已被去除。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