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推薦:氣相|液相|光譜|質譜|電化學|元素分析|水分測定儀|樣品前處理|試驗機|培養(yǎng)箱


化工儀器網>技術中心>選購指南>正文

歡迎聯(lián)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研究人類活動影響大氣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的利器

來源:北京普瑞億科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11月26日 17:12  


       嚴重的空氣污染和逐漸變暖的氣候是目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90%的人口呼吸的空氣都是不健康的,每年因空氣污染而早逝的人數(shù)高達700萬。地球變暖則可觸發(fā)一系列難以預測的天氣和氣候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帶來巨大隱患??諝馕廴尽?/span>全qiu變暖這兩大重要環(huán)境問題,都與含碳物質(例如黑碳、二氧化碳、甲烷)排放密切相關。這些物質既可通過自然過程排放(例如森林火災),亦可通過人類活動產生(例如機動車尾氣、工廠廢氣),一旦排放到大氣中,很難通過常規(guī)手段進行區(qū)分。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分析,是解決此難題的強有力技術手段。

       由于化石燃料不含14C(14C半衰期:5730±40年),而現(xiàn)代生物質的14C豐度與當前大氣的14C豐度一致,因此,通過測量大氣中含碳物質的14C,能可靠估算化石燃料燃燒對大氣碳質組分的貢獻。中ke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張干研究員團隊在14C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上已有10余年的研究積淀,開發(fā)了針對不同大氣含碳物質14C的系列技術方法,該所14C加速器質譜實驗室是國際上少數(shù)幾個具有完備前處理技術平臺的*實驗室。

       近期,張干研究員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的Fundamental Research期刊上系統(tǒng)綜述了14C在大氣中關鍵含碳物質(黑碳、多環(huán)芳烴、二氧化碳、甲烷)溯源與環(huán)境過程研究上的技術方法和應用進展,描繪了大氣Δ14CO2在IPCC不同減排情境下的演化,并指出加強碳減排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最后,文章對14C在大氣環(huán)境科學領域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談及14C在我國的研究情況,張干研究員說道:“雖然我國科學家已逐漸認識到14C是研究人類活動影響大氣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的利器,且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但目前我國這方面的數(shù)據(jù)積累仍然比較薄弱,譬如我國還沒有建立針對性的全國或重點地區(qū)14C觀測網絡。可喜的是,為了更有效服務我國碳減排行動和碳中和目標,在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于今年5月發(fā)布的典型城市大氣碳監(jiān)測技術指南中,已納入了大氣Δ14CO2的測量任務。這無疑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大氣14C觀測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

       本研究強調了大氣14C測量可為空氣污染控制、碳減排政策效力評估提供科學依據(jù)。
 

圖1. 放射性碳(14C)示蹤化石源碳排放示意圖
 

以上內容節(jié)選自期刊Fundamental Research 2021年第3期發(fā)表的文章 “G. Zhang, J.W. Liu, J. Li, et al., Radiocarbon isotope technique as a powerful tool in tracking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carbonaceous air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es: A review, Fundamental Research 1(3)(2021)306-316 ”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核技術網

       早期進行14C測量使用的是β衰變法,即測量樣品衰變產生的β射線的劑量來推斷14C含量。這一方法測量周期較長,需要的樣品量較大。后來超靈敏加速器質譜(AMS)技術的出現(xiàn),通過直接測量14C原子數(shù),使14C測定樣品用量減少了3-4個數(shù)量級,測樣時間縮短了近100倍。AMS設備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樣本量小等優(yōu)點,但是AMS設備體積龐大,采購非常昂貴,目前國內也才有十幾套設備。

       在大氣14C的測定中有兩個難點,首先在于有設備,第二在于樣品制備。而對于實驗來說,樣品制備帶來的干擾可能性更高。一般我們無法直接測試14C,需要對大氣進行采集和純化之后直接測試,或者使用 Zn-Fe 法將純化的CO2 還原成石墨,制成靶后用加速器質譜儀進行14C測定。

       針對大氣14C測定的兩大痛點:設備昂貴和樣品制備誤差大,我們特別向各位老師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EA-IRMS-iRIS 1314C同位素測量系統(tǒng)。整套設備由四部分組成:1、Air CO2 PSM現(xiàn)場取樣器;2、ECS 8070元素分析儀;3、ID Micro桌面質譜儀;4、PEM iRIS 14C分析儀。EA-IRMS-iRIS 1314C同位素測量系統(tǒng)是一個集CO2濃縮和純化為一體,用于分離和檢測大氣中CO2的C穩(wěn)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設備。

圖1. ECS 8070-IRMS-14C 大氣CO2濃度,δ13C和14C分析儀
 


 

       該裝置允許任何操作人員直接在現(xiàn)場收集純CO2樣品,不再需要樣品袋/瓶。該裝置結構緊湊,重量輕,可充電。

  • 重量輕,僅3kg,隨時可用,便于野外攜帶;

  • 高流量泵,快速取樣;

  • 可充電電池,每次充電多達20個樣品-快速充電,1.5小時*充電;

  • 快速便捷樣品管更換;

  • H2O、VOC、NOX高效捕集器,捕集器易于更換;

  • 規(guī)格:14×16×40cm。



       創(chuàng)新的ECS 8070大氣CO2同位素前處理設備是一種強大而有用的儀器,能夠在短時間內(10-60分鐘)捕獲和分離每個樣品(10-100 mg)相對大量的CO2。采用吸附/解吸原理,用創(chuàng)新的純化線路,可以消除水、VOC和NOX,只留下純CO2氣體。使用自動空氣泵吸附/解吸使得系統(tǒng)使用非常簡單,通過新的C-Quantum CO2吸附系統(tǒng),可以通過自動再生系統(tǒng)處理大量的CO2,與其他系統(tǒng)相比,測量精度高,性能更好。ECS 8070 大氣CO2兼容性高,容易對接各類同位素檢測設備以測定碳穩(wěn)定同位素(IRMS)和放射性成因14C的同位素比值。

  • 自動化操作,用戶使用友好;

  • 允許更好的使用消耗品,并自動監(jiān)控其狀態(tài),自動泄露測試;

  • 三種可選配置:僅吸附、僅解吸、根據(jù)需要完成吸附/解吸循環(huán);

  • 用戶可以設置所有的儀器參數(shù),包括CO2捕集阱溫度,載氣壓力和解吸時間;

  • 便攜式,可充電和輕量級的現(xiàn)場取樣器;

  • 專用CO2烘箱,快速加熱和冷卻循環(huán);

  • 功能強大的測試軟件,結果可視化;

  • 兼容性高,容易對接各類同位素檢測設備以測定碳穩(wěn)定同位素(IRMS)和放射性成因14C的同位素比值。

* 說明:

       后接ID Micro桌面質譜儀測試13C同位素比率,分析測試時間10min/樣品;

       后接PEM iRIS 14C分析儀測試14C同位素比率,分析測試時間1h/樣品。




       新一代ID Micro桌面同位素比質譜儀*打破了質譜設備的使用限定條件。它無需專門的實驗室、體積極小,可以安置在桌面上,因此我們稱之為桌面質譜儀。ID Micro 和ECS8070聯(lián)用,能快速測定大氣樣品中的δ13C。

  • 體積小巧(長70cm,寬30cm,高47cm),占用空間小;

  • 可插拔可互換的高靈敏度離子源,更換快捷;

  • 真空泵流速可選:70 L/s或250 L/s,取決于所需的靈敏度;

  • 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無需專人進行;

  • 免維護操作;

  • 低功耗,低成本。

       用現(xiàn)場采樣器從不同地方采集4組大氣樣品, 通過8070 AIR_CO2 和 IRMS進行重現(xiàn)性測試,結果如下:

表1. 四個不同地理位置大氣CO2的δ13C比率(單位:‰)




       PEM iRIS便攜式放射性14C同位素分析儀基于分布反饋量子級聯(lián)激光器(DFB-QCL)整合光腔衰蕩光譜技術(CRDS),能夠高頻高精度定量測量14CO214C。放射性碳是化石燃料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示蹤劑,也被用于考古材料的年代測定,以及更為廣泛的被用于石油、天然氣和核工業(yè)等領域。通常情況下,放射性碳由加速器質譜(AMS)以*的成本和幾天甚至幾周的分析周期獲得;而PEM iRIS便攜式14C同位素分析儀則可以在低成本的和30~60分鐘內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這標志著放射性碳分析檢測手段的重大突破。

  • 高精度14CO2 CRD線性吸收平臺;

  • 純CO2分析消除N2O干擾;

  • 整合14C 參照系統(tǒng)(sir-14C);

  • 易于整合外部模塊和串聯(lián)分析儀,用于不同形態(tài)樣品分析和同位素分析,如12CO2 , 13CO2 和/或CO17O,CO18O;

  • 體積小巧、操作方便、測量快速。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企業(yè)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