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推薦:氣相|液相|光譜|質譜|電化學|元素分析|水分測定儀|樣品前處理|試驗機|培養(yǎng)箱


化工儀器網(wǎng)>技術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歡迎聯(lián)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Artec Eva揭秘后維京時代埋藏829年之久的沉船秘密

來源:寧波福萊德三維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1月13日 17:20  

概要一支德國小型海洋考古學家團隊正在與時間賽跑,他們需要在冬天來臨前,為古沉船228條木材進行清理、掃描、標注和照相工作。

目標使用專業(yè)手持式3D掃描儀,在5-10分鐘內,清晰捕獲26.2英尺(8米)長的木材四個表面,隨后加工并標注3D模型,以收錄木材詳細信息。

使用工具Artec Eva、Artec Space Spider

在德國Mecklenburg-Western Pomerania擴建維斯馬港口時,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幾艘沉船。其中之一,也是最新發(fā)現(xiàn)的一艘,僅位于水下9.8英尺(3米)的距離。

因為海港海底厭氧、低堿度、無菌無腐、無蟲蛀的環(huán)境,波羅的海和港口的淤泥完好保存了沉船木材。 

這艘?guī)в新短旒装宓拇笮痛婚L78.7英尺(24米),寬13英尺(4米),可追溯至1188年。之后的3D掃描顯示,這艘船是完*通過斧頭和扁斧制作的,樹木年代學研究顯示,這艘船的橡木和松木來自瑞典。據(jù)估算,船員人數(shù)約為8-12人。 

“這是一艘后維京時代的船,”海洋考古學家兼項目負責人Jens Auer博士說道,“幾個世紀以來,這艘船都被埋在砂石和淤泥之下。”他繼續(xù)說道,“這是一艘重型大噸位貨船,北歐設計,制作精良,堅固耐用…有重疊松木木板,焦炭風格,船身曲線優(yōu)美…應該是在和平年代所建,當年很有可能運輸過木材、石塊,甚至大量啤酒。”

“從海底吊起沉船后,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松木狀態(tài)依舊完好,就好像是前一天剛砍的一樣,” Auer說道。

接下來,需要比較三艘船的原始建筑風格。前兩艘一艘是平底船,另一艘是尖頭船、維京風格,而第三艘船,我們稱之為“大船”,是一艘非常堅固的貨船,掛著橫帆,在波羅的海周圍運輸大量貨物。

下一步,考古學家決定深入研究這艘船,并做好記錄,這既能保護這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又能幫助今后的研究者和世人深入了解這件特殊的文物。

但這也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冬天到來后,這些剛被發(fā)現(xiàn)的木材埋在淤泥水下,很容易受到傷害。他們必須立刻行動,把沉船從海港底部吊起,并在嚴格保護下,盡快開始研究和建檔工作,保護這艘幸免于難的船只。 

Auer了解了他們過去進行3D掃描和建檔的方式,以及當時的技術,他立刻意識到,這種方式不可能在一年內對228件大船木材完成清洗、掃描、加工、描述、標注、照相等工序。 

Auer盡可能組建了一支優(yōu)秀的專家團隊:他邀請了來自Ubi3D的3D記錄專家和海洋考古學家Thomas Van Damme,他帶來了可在Rhino中掃描并標注3D網(wǎng)格的特殊方法(見下文解釋),他還邀請到了負責3D掃描的海洋考古學家Massimiliano Ditta,以及比利時攝影測量和3D記錄專家Marie Couwenberg,和丹麥海洋考古學家Benjamin Halkier。

“我們只花了一周時間,就決定了掃描方式、整個流程和方法,以及精確的順序,”Auer說道。

他們過去使用的是Faro Arm接觸式3D掃描儀。接觸式掃描時通過收集單獨的點,再轉換成固體,最后制作成3D模型。這一過程非常漫長,而且需要專業(yè)人員才能保證不會出錯。

過去的經(jīng)驗表明,即便一整天都在掃描,那一天最快也只能對1.5塊木材完成掃描和全部標注。228塊木材,則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這速度太慢了,所以只能尋求他法。

在Auer進行前一個項目的生態(tài)影響評估和沉船保護時,來自Artec金牌授權經(jīng)銷商KLIB的一位專家,見多識廣,經(jīng)驗豐富,他向Auer介紹了專業(yè)3D掃描儀Artec Eva。Eva是一款質量輕便、全彩色3D掃描儀,廣泛用于考古、逆向工程等領域。Auer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他最后用Eva在一些潮濕的木頭上進行了嘗試。當他發(fā)現(xiàn)這款手持式結構光掃描儀居然能夠又快又準地捕獲木材的全部細節(jié),他立刻決定選擇Eva。

于是,在Auer的強烈推薦下,團隊開始采用Eva掃描大船。 

“正常情況下,過去的方法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所有木材的掃描和標注,但使用Eva,只需要一個月!”Auer說道。

Eva的木材掃描流程如下:

在離著名什未林城堡不遠的什未林倉庫開始掃描。 

“每天7塊木材,包括清洗、掃描、標注、描述、照相…228塊可以由一個4人團隊在33天內完成,” Massimiliano Ditta說道。

每天備好7塊木材等待掃描,其中2塊拍干,一次性掃描,剩下的5塊蓋上濕布。這是因為暴露在空氣中20-30分鐘,干燥的空氣會讓木材變形碎裂。

“掃描一塊26.2英尺(8米)長、7.1英尺(2-3米)厚的木材四個表面只需要5-10分鐘,” Massimiliano Ditta說道。

“即使Eva對我來說很陌生,但沒多久我就學會如何使用了,非常喜歡…它為我們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而且和Faro接觸式掃描儀相比,用起來也很舒適,” Ditta表示。

他繼續(xù)說道,“我們掃描了部分木材的側面,但有些因為平放時略有壓彎,所以不得不把它們用繩子從天花板吊起,然后再進行掃描。” 

Van Damme解釋了整個流程,他和Auer、Ditta等其他項目人員一起制作并進行了調整,然后將成果帶去了ISBSA會議。

“首先,掃描每塊木材的四個表面,然后,在Artec Studio中將掃描數(shù)據(jù)加工成美觀彩色的紋理網(wǎng)格。這些是效果*好的木材數(shù)據(jù)模型了。隨后,將這些數(shù)據(jù)以OBJ文件格式導出至Rhino 5進行標注。” 

“在Rhino中,木材的每個特征都會通過PolylineOnMesh功能進行完善的標注,存于單獨的圖層,精確記錄它在木材上的位置。標注包括每一處切痕、釘眼,每一處劃痕、木紋,使用的釘子類型,是鐵釘還是木栓,當初使用了哪些工具,是否有維修痕跡,使用了何種木材,甚至包括木材取自于樹木的哪個部位,樹干還是樹枝等等。”

“標注過程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數(shù)字化的紋理網(wǎng)格,還可以親眼感受到真實的木材,這就是我們標注的對象。” 

“這兩步完成后,我們?yōu)樗心静囊患患?、完整詳盡地制作了2D工程圖。這些工程圖都是基于3D模型精簡的,只涵蓋對研究人員有用的解讀信息,包括反應木材外形的木材輪廓和橫截面,以及在Rhino標注木材特征的彩色線段。有了木材的2D工程圖,研究員可以對木材的特征一目了然,” Van Damme說道。

“和攝影測量法相比,Artec Eva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用戶友好,換句話說,即便沒有3D掃描經(jīng)驗的人也能完成建檔工作,另外,其設計也使整個木材掃描變得非常有趣和高效,不用再為每塊木材從奇奇怪怪的角度拍攝300多張照片了,” Van Damme解釋道。 

這些工程圖和木材紋理網(wǎng)格2D視圖,以及書面描述,都會載入發(fā)布報告結尾的木材記錄中,這么做可以讓研究人員觀察到每塊木材的細節(jié)。木材記錄還包括一段文字說明,解釋工程圖上不同色彩的不同含義。

“過去,木材的每個邊緣都得用接觸式掃描儀(如FaroArm)追蹤,這一過程非常耗時。而我們的方式有一項優(yōu)勢,就是Rhino的工具可以直接將標注的掃描數(shù)據(jù)(3D紋理網(wǎng)格+解讀木材的多線段圖層)轉換成工程圖。所以,2D工程圖事實上是根據(jù)掃描標注自動生成的,不需要我們去記錄木材輪廓,”Van Damme說道。

但如果要通過高分辨率網(wǎng)格直接數(shù)字化重建這艘船,并不是毫無困難:一些木材保存得沒有另一些好。Auer解釋了他們的解決方案,“靠近港口的那一側,狀態(tài)幾乎完*,所以我們用Eva掃描了那一側,然后鏡像處理,就能根據(jù)Eva捕獲的數(shù)據(jù)制作出一艘美觀的船只了。”

Massimiliano Ditta對所有木材進行了3D打印,制作了一艘迷你船。“我用石膏粉制作了1:20的沉船3D模型,和原始船體完*一樣,好找到一些松散元件的位置。”

縮放的模型也被用于一系列科學分析,如流體靜力學、CFD(計算流體動力學)等,還向公眾開放,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向世界傳播,讓世人了解這艘船的真實面貌。

Auer和Ditta使用新購置的Artec Space Spider掃描了大船模型,這是一款超高精度彩色3D掃描儀,能為精密物體制作的數(shù)字模型。

Auer表示,整個項目非常順利,Mecklenburg-Vorpommern文化保護部門新也購置了Artec新款手持式專業(yè)3D掃描儀Artec Leo,且很快就會到貨。Leo是一款已獲殊榮的革命性3D掃描儀,搭載內置觸摸屏,能帶來真正的無線掃描體驗。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企業(yè)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