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綠色熒光蛋白(GFP)作為標志基因在快速篩選基因轉染陽性細胞中的應用。通過構建基于逆轉錄病毒的轉化體系,將GFP基因導入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并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基因轉移效率。實驗結果顯示,GFP能有效標記轉染陽性細胞,為基因治療中的細胞篩選提供了一種快速、準確的方法。
引言
基因治療作為一種前沿的生物醫(yī)學技術,為遺傳性疾病和腫瘤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蜣D移是基因治療的技術基礎,而如何高效、準確地篩選基因轉染陽性細胞則是基因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傳統(tǒng)的篩選方法,如基于藥物抗性的篩選,雖然有效,但耗時較長,且可能對細胞產(chǎn)生毒性影響。因此,尋找一種快速、安全的篩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綠色熒光蛋白(GFP)作為一種生物發(fā)光蛋白,能夠在無需額外底物或輔因子的條件下發(fā)出綠色熒光。這一特性使其在生物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細胞成像和基因表達監(jiān)測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索將GFP作為標志基因用于基因轉染陽性細胞的篩選。通過構建含有GFP基因的載體,并將其導入靶細胞,可以利用GFP發(fā)出的熒光快速識別轉染陽性細胞。這種方法不僅操作簡單、耗時短,而且不會對細胞產(chǎn)生毒性影響,因此在基因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討GFP作為標志基因在快速篩選基因轉染陽性細胞中的應用,并構建基于逆轉錄病毒的轉化體系,將GFP基因導入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基因轉移效率,評估GFP作為篩選標志的可行性和準確性,為基因治療中的細胞篩選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材料與方法
1. 實驗材料
實驗試劑:某品牌DMEM培養(yǎng)基、某品牌胎牛血清(FBS)、某品牌PBS、某品牌胰酶、某品牌逆轉錄病毒載體(含GFP基因、HSV-TK基因和NeoR基因)、某品牌polybrene、某品牌G418、某品牌淋巴細胞分離液等。
實驗儀器:某品牌移液器、某品牌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某品牌倒置熒光顯微鏡、某品牌流式細胞儀、某品牌超凈工作臺、某品牌離心機等。
細胞株: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
2. 實驗方法
2.1 PBMC的分離和培養(yǎng)
取健康志愿獻血者外周血58mL,肝素抗凝。使用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單個核細胞,用PBS洗滌2遍后,懸浮于含某濃度FBS、某濃度IL-2、某濃度PHA-P和某濃度CD3 McAb的DMEM培養(yǎng)基中,置于37℃、5%CO2的飽和濕度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5天。
2.2 病毒上清的制備及其滴度測定
將含GFP基因、HSV-TK基因和NeoR基因的逆轉錄病毒包裝細胞在含某濃度G418的DMEM中培養(yǎng)至基本成層后,棄去上清,換用無G418的新鮮培養(yǎng)液繼續(xù)培養(yǎng)18~24小時,收集上清即為病毒上清。以NIH3T3細胞株檢測病毒滴度,病毒效價=集落數(shù)×上清稀釋倍數(shù)(CFU/mL)。
2.3 基因轉染
取培養(yǎng)35天的PBMC懸浮于含某濃度polybrene和某濃度IL-2的病毒上清中,孵育812小時后,去除病毒上清及polybrene,加入含20%FBS的新鮮培養(yǎng)液。12天后,重復上述步驟,繼續(xù)與病毒上清孵育。如此反復轉染23次,轉染病毒滴度與細胞比為10:1。
2.4 倒置顯微鏡觀察
取轉染后細胞制成細胞懸液,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轉換熒光光源,觀察GFP發(fā)出的綠色熒光,并計數(shù)熒光細胞數(shù)。
2.5 流式細胞儀分析
取轉染細胞,用PE標記的鼠抗人CD3、CD4、CD8和CD19單克隆抗體進行細胞表面抗原標記。參照檢測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的常規(guī)方法(激發(fā)波長475nm,發(fā)射波長490nm),調整流式細胞儀工作條件至GFP(工作電壓525伏)。各管分別獲取10000個細胞數(shù),測定不同CD抗原細胞基因轉移效率。
2.6 PCR檢測外源基因整合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轉染后PBMC基因組DNA提取,以提取的DNA為模板,用NeoR基因引物進行PCR擴增。PCR產(chǎn)物經(jīng)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觀察NeoR基因的整合情況。
結果
1. 病毒上清滴度測定
病毒上清滴度為3.75×10^6 CFU/mL。
2. PBMC的基因轉移
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重復轉染的PBMC生長良好,膜光滑完整,胞漿豐富,核清晰可見。轉換熒光光源后,可見綠色熒光細胞,細胞飽滿。進一步觀察PE標記的鼠抗人CD單克隆抗體標記的轉染后細胞,熒光視野下可見由GFP產(chǎn)生的綠色熒光細胞、PE產(chǎn)生的紅色熒光細胞及GFP和PE雙標記細胞。
3. FACS測定不同CD抗原細胞基因轉移效率
基因轉移效率按實驗組UR測定值-陰性本底UR測定值計算。結果顯示,不同CD抗原細胞中T淋巴細胞基因轉移效率較高,轉化T細胞中CD4細胞亞群占較大比例,CD8細胞亞群及單核細胞也有一定的基因轉移率,B淋巴細胞基因轉移率低。
4. 外源基因在PBMC基因組的整合
應用PCR對轉染的PBMC DNA進行NeoR基因鑒定,結果可見NeoR基因790bp的PCR產(chǎn)物電泳帶,表明轉染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基因組中有NeoR基因整合。
討論
本研究通過構建基于逆轉錄病毒的轉化體系,將GFP基因成功導入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并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了基因轉移效率。實驗結果顯示,GFP能有效標記轉染陽性細胞,且不同CD抗原細胞的基因轉移效率存在差異。其中,T淋巴細胞基因轉移效率較高,尤其是CD4細胞亞群。這一結果與之前的研究相符,表明T淋巴細胞在基因治療中可能具有更高的轉染效率和表達水平。
此外,本研究還通過PCR檢測了外源基因在PBMC基因組的整合情況。結果顯示,NeoR基因成功整合到PBMC基因組中,進一步證實了基因轉染的成功。這一結果不僅為GFP作為篩選標志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證據(jù),也為后續(xù)基因治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基礎。
在策略上,本研究選擇了逆轉錄病毒作為載體,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較高的轉染效率和安全性。同時,通過引入GFP作為標志基因,實現(xiàn)了對轉染陽性細胞的快速篩選。這種方法不僅操作簡單、耗時短,而且不會對細胞產(chǎn)生毒性影響,因此在基因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創(chuàng)新方面,本研究將GFP作為標志基因用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基因轉染篩選,并成功構建了基于逆轉錄病毒的轉化體系。這一研究不僅豐富了基因治療中的細胞篩選方法,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
在應用前景上,GFP作為標志基因在基因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通過構建含有GFP基因的載體,并將其導入靶細胞,可以利用GFP發(fā)出的熒光快速識別轉染陽性細胞。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還可用于其他類型的細胞篩選。此外,隨著基因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GFP作為標志基因的應用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結論
本研究成功構建了基于逆轉錄病毒的轉化體系,將GFP基因導入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并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了基因轉移效率。實驗結果顯示,GFP能有效標記轉染陽性細胞,為基因治療中的細胞篩選提供了一種快速、準確的方法。這一研究不僅豐富了基因治療中的細胞篩選方法,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未來,隨著基因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GFP作為標志基因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
相關產(chǎn)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