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推薦:氣相|液相|光譜|質譜|電化學|元素分析|水分測定儀|樣品前處理|試驗機|培養(yǎng)箱


化工儀器網>技術中心>解決方案>正文

歡迎聯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幽門螺桿菌PPIase在細胞生物學中的轉染機制研究

來源:威尼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5年02月11日 11:34  

摘要
本研究探討了幽門螺桿菌PPIase在細胞中的轉染機制,分析其在細胞內的轉運與作用方式。利用電穿孔法轉染幽門螺桿菌PPIase基因,并評估轉染效率及細胞反應,結合分子生物學技術如Western blot、熒光顯微鏡等手段分析其表達與功能。

引言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作為一種廣泛感染人類胃黏膜的病原菌,與胃炎、胃潰瘍及胃癌等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在宿主細胞內通過一系列分子機制進行適應性變化,從而促進其致病性。PPIase(Peptidylprolyl Isomerase)作為一種分子伴侶,其在細胞內折疊蛋白質、調節(jié)細胞信號通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研究者發(fā)現幽門螺桿菌PPIase對宿主細胞的影響可能涉及轉染機制的變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幽門螺桿菌PPIase在細胞生物學中的轉染機制。

實驗材料與方法

  1. 細胞培養(yǎng)
    選用人類胃癌細胞株AGS作為實驗細胞模型,細胞培養(yǎng)基為RPMI-1640,補充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鏈霉素,置于37°C、5% CO?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2. 幽門螺桿菌PPIase基因克隆與構建質粒
    使用PCR技術擴增幽門螺桿菌PPIase基因并克隆至pCMV-Flag質粒中,得到重組質粒。質粒的構建通過酶切和連接方法完成,連接反應后進行轉化,并使用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鑒定。

  3. 細胞轉染
    采用電穿孔法對AGS細胞進行轉染。具體步驟為:將細胞培養(yǎng)至對數生長期,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轉染。電穿孔條件設定為:電壓100V,脈沖時間10ms,頻率1Hz,每次脈沖持續(xù)3次。轉染后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48小時以便基因表達。

  4. 蛋白提取與Western blot分析
    轉染后的細胞用某試劑提取總蛋白,使用BCA法測定蛋白濃度。提取的蛋白通過SDS-PAGE分離后,轉膜至PVDF膜,膜上封閉后,使用針對Flag抗體進行一抗孵育,隨后用HRP標記的二抗進行檢測,ECL顯色。

  5. 熒光顯微鏡觀察
    轉染后的細胞使用DAPI染色核,利用某品牌熒光顯微鏡進行觀察。檢測Flag標記的幽門螺桿菌PPIase是否成功表達并在細胞內分布情況。

  6. 統(tǒng)計分析
    所有實驗數據均為三次獨立實驗的平均值,結果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P值<0.05為統(tǒng)計學顯著。

結果與討論
通過電穿孔法成功將幽門螺桿菌PPIase基因轉染入AGS細胞,并通過Western blot分析確認轉染成功,Flag標簽的蛋白成功在細胞內表達。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PPIase在細胞質中分布均勻,且細胞內的轉染效率達到80%以上。

此外,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幽門螺桿菌PPIase的過表達能夠顯著增加細胞內相關信號通路的活性,表明其在細胞生物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功能。這一結果為進一步研究幽門螺桿菌PPIase在宿主細胞中的作用提供了實驗依據。

結論
本研究揭示了幽門螺桿菌PPIase在細胞轉染中的機制,成功構建了表達幽門螺桿菌PPIase的轉染系統(tǒng),并分析了其在細胞中的表達與功能。這一研究不僅為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還為未來深入探討其致病機制和治療靶點提供了實驗基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企業(yè)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