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原理和適用范圍
振蕩周期與U型振蕩管中樣品的質量呈函數(shù)關系。通過測量填充樣品前后振蕩管頻率變化,由U型振蕩管數(shù)字密度計自動計算樣品密度。本方法主要適用于粘度不超過30000 mPa·s 的液態(tài)膠粘劑,對于粘度在5000 mPa·s ~30000 mPa·s的樣品,需通過粘度自動修正處理器進行補償。
1.1.2 儀器和設備
1.1.2.1 基本配置
a) 測量池:控溫精度應不低于±0.2℃;
b) 振蕩裝置:裝有U型透明玻璃管;
c) 振蕩管實時可視化觀測系統(tǒng);
d) 數(shù)據(jù)輸出設備:精度應不低于0.001 g/cm3;
e) 粘度自動修正處理器(選配)
f) 儀器控溫范圍有15-35度或5-85度。
g)測試密度量程有0-2 g/cm3或者0-3g/cm3。
1.1.2.2 可選配置
a) 用于補償系統(tǒng)誤差的參比測量池;
b) 自動氣泡檢測與報警系統(tǒng);
c) 大氣壓力修正處理器。
1.1.2.3 進樣系統(tǒng)
1.1.2.3.1 自動進樣器
a) 帶有空氣泵、蠕動泵、干燥泵等硬件,具有全自動進樣、排液、清洗、干燥功能;
b) 多樣品自動進樣器(可選配以提高效率)。
1.1.2.3.2 手動進樣裝置
a) 10~20 mL 塑料注射器;
b) 洗耳球或空氣干燥筒。
1.1.2.4 配件
a) 普通導液管:透明軟管;
b) 耐腐蝕導液管:專用硬質管或黑色軟管,適用酸、堿及其他腐蝕性樣品;
c) 廢液容器。
1.1.3 試劑和耗材
1.1.3.1 標準密度液
蒸餾水、異辛烷、二氯甲苯、20%酒精或其他標準密度液。
1.1.3.2 清洗液
清洗液應根據(jù)樣品性質選擇,確保與樣品和儀器材料兼容。
1.1.4 試驗步驟
1.1.4.1 儀器準備和校準
a) 開機預熱,測量池達到預設溫度。檢查U型振蕩管是否清潔和干燥。
b) 啟動儀器自動校正大氣密度,對比讀取的大氣密度和當?shù)貥朔Q值是否一致。
c) 注入蒸餾水,確認振蕩管內(nèi)無氣泡后讀取穩(wěn)定后的密度值。與該溫度下蒸餾水的理論值比較,如有0.001 g/cm3以上偏差時應使用兩種不同密度的標準物質(如蒸餾水和異辛烷)進行多點校準。
1.1.4.2 進樣
進樣模式可根據(jù)不同樣品類型進行調(diào)整。粘度在3000 mPa·s 以下推薦使用自動進樣。
1.1.4.2.1 自動進樣
可采用空氣泵法或蠕動泵法(更適合容易產(chǎn)生氣泡和粘度較大樣品)自動進樣。進樣后通過觀察窗或內(nèi)置攝像頭觀察確保振蕩管內(nèi)樣品不含氣泡。
注1:酸、堿及其他腐蝕性樣品不建議使用空氣泵法。
1.1.4.2.2 手動進樣
可使用推入或吸入方式用注射器緩慢進樣,通過觀察確認振蕩管內(nèi)無氣泡殘留。
注2:手動進樣可用于精準測量。
1.1.4.3 測試
a) 待測量池溫度重新穩(wěn)定至(23±0.2)℃或指*溫度并維持至少2分鐘后開啟振蕩器,記錄密度穩(wěn)定值。
b) 至少進行兩次平行測定,每次測定應重新取樣。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大于0.002 g/mL。
1.1.4.4 清洗和干燥
a) 使用自動進樣器或注射器手動連接到進液管將樣品排空或回收。
b) 使用自動進樣器連續(xù)清洗或注射器手動清洗振蕩管多次,直至振蕩管上無掛壁殘液為止。一般應使用兩種不同的清潔液以達到?jīng)]有樣品殘留和沒有清潔液殘留的目的。
c) 啟動干燥泵,或使用洗耳球、空氣干燥筒干燥振蕩管。通過觀察窗判斷振蕩管內(nèi)有無殘留水分。如果空管密度值跟測量前密度值一致,可確認密度計已清洗干凈并干燥*。
注3:對不易清洗的樣品,建議手動清洗儀器。
上海頎高擁有多款振蕩管法測試膠黏劑儀器方案,主要型號配置如下:
一、高檔型
1、DMA530自動密度儀(U型管振蕩法,3位精度)
2、DMA540自動密度儀(U型管振蕩法,4位精度)
3、DMA550自動密度儀(U型管振蕩法,5位精度)
二、普通型
1、HSY-0604A U型振動管法密度計(3位精度)
2、HSY-0604B U型振動管法密度計(4位精度)
3、HSY-0604C U型振動管法密度計(5位精度)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