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推薦:氣相|液相|光譜|質(zhì)譜|電化學|元素分析|水分測定儀|樣品前處理|試驗機|培養(yǎng)箱


化工儀器網(wǎng)>技術中心>解決方案>正文

歡迎聯(lián)系我

有什么可以幫您? 在線咨詢

梨S基因芯片制備與分子雜交條件優(yōu)化研究

來源:威尼德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15日 14:02  

摘要

研究聚焦梨 S 基因芯片制備及分子雜交條件優(yōu)化,構(gòu)建包含 128 個 S 基因特異性探針的芯片體系。借助威尼德 VH 系列分子雜交儀(VH-1000  / VH-4000 )的三重控溫技術與智能模塊,實現(xiàn)雜交溫度 ±0.5℃精度控制,建立高效穩(wěn)定的分子雜交方法,為梨屬植物自交不親和性研究提供標準化技術方案。

一、引言

梨屬植物的自交不親和性由 S 基因座控制,其精準鑒定是雜交育種與品種改良的核心環(huán)節(jié)。S 基因家族具有高度多態(tài)性,傳統(tǒng) PCR-RFLP 法難以實現(xiàn)高通量檢測,而基因芯片技術憑借其并行處理能力,成為解析 S 基因復雜基因型的理想工具。然而,梨 S 基因序列的高度同源性對探針特異性提出嚴苛要求,且分子雜交過程中溫度波動、雜交液均勻性等因素易導致假陽性信號,制約檢測效率。

威尼德 VH 系列分子雜交儀的問世為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了創(chuàng)新平臺。該系列儀器搭載微芯片智能溫控系統(tǒng),實現(xiàn) ±0.5℃超高控溫精度,配合 360° 動態(tài)熱風循環(huán)技術,5 分鐘內(nèi)即可達成腔體溫度均勻化,消除傳統(tǒng)儀器的梯度溫差問題。其模塊化設計支持旋轉(zhuǎn)、圓周、翹板三種運動模式,適配從 96 孔板到 500ml 雜交瓶的多樣化容器,滿足基因芯片雜交過程中對探針洗脫、信號放大等多環(huán)節(jié)的精準控制需求。本文系統(tǒng)闡述梨 S 基因芯片的制備流程及基于該儀器的分子雜交條件優(yōu)化策略,為梨屬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二、實驗材料與儀器

(一)實驗材料

1. 植物樣本:選取黃花梨(Pyrus × bretschneideri)、碭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等 10 個梨品種的幼嫩葉片,經(jīng)液氮研磨后提取基因組 DNA,采用磁珠法純化,OD260/280 值控制在 1.8-2.0,濃度調(diào)整至 50ng/μl 備用。

2. 探針序列:基于 NCBI 數(shù)據(jù)庫中已公布的梨 S 基因全長序列(S1-S128),針對保守區(qū)與可變區(qū)設計特異性探針。探針長度設定為 50-70nt,GC 含量控制在 45%-60%,通過 BLAST 驗證無跨家族同源匹配,5' 端標記氨基修飾基團(-NH2)用于芯片固相化。

3. 試劑:芯片點樣緩沖液(含 30% 甘油、0.1M 碳酸鹽緩沖液,pH9.0)、預雜交液(5×SSC、0.1% SDS、10% 甲酰胺)、雜交液(含 10μM 探針、5×Denhardt's 試劑)、洗滌液 Ⅰ(2×SSC、0.1% SDS)、洗滌液 Ⅱ(0.1×SSC、0.1% SDS),所有試劑均經(jīng) 0.22μm 濾膜除菌處理。

(二)實驗儀器

1. 威尼德 VH 系列分子雜交儀(型號:VH-1000  / VH-4000 )

核心技術參數(shù):

溫控系統(tǒng):微芯片智能溫控模塊,支持室溫 - 80℃控溫范圍,精度 ±0.5℃,搭載碳纖維熱導技術,熱能轉(zhuǎn)換率達 95%,配合導流風道實現(xiàn) 360° 動態(tài)熱風循環(huán),5 分鐘內(nèi)腔體溫度均勻性≤±0.3℃。

運動模式:VH-1000 支持 10-30rpm 旋轉(zhuǎn)模式無極調(diào)速;VH-4000 額外配置圓周震蕩(振幅 2-5mm)與翹板傾斜(角度 0-15°)模式,適配 96 孔板、雜交瓶、酶標板等多種容器。

安全體系:雙保險溫控設計,100℃自動熔斷保護裝置與智能風冷系統(tǒng)(溫度≥45℃自動啟動降溫,≤35℃恢復待機),腔體采用 304 不銹鋼材質(zhì),雙層密封門提供輻射安全級防護。

智能交互:7 英寸 LED 觸控屏實時顯示溫度、轉(zhuǎn)速、剩余時間等參數(shù),支持 100 組用戶程序存儲,異常狀態(tài)自動聲光報警并生成錯誤日志。

2. 其他設備:基因芯片點樣儀(噴點直徑 100μm,間距 300μm)、高速離心機(16,000×g)、紫外分光光度計(波長范圍 200-800nm)、熒光掃描儀(激發(fā)波長 488nm/532nm,分辨率 5μm)。

三、實驗方法

(一)梨 S 基因芯片制備

1. 探針合成與純化

委托專業(yè)生物公司合成 128 條 S 基因特異性探針,采用 HPLC 法純化,去除短鏈及脫氨基雜質(zhì)。純化后探針經(jīng) PAGE 電泳驗證,單一主帶清晰,純度≥98%。將探針溶解于超純水,濃度調(diào)整至 100μM,-20℃分裝保存。

2. 載體預處理

選用氨基硅烷化玻片作為芯片載體,依次用無水乙醇、去離子水超聲清洗 10 分鐘,室溫晾干后置于 120℃烘箱活化 30 分鐘,使表面羥基基團充分暴露,增強探針固定效率。

3. 芯片點樣

將探針與點樣緩沖液按 1:4 體積比混合,吸取 5μl 加入 384 孔點樣板。使用芯片點樣儀在預處理玻片上進行矩陣式點樣,每個探針設置 3 個技術重復點,點樣區(qū)域直徑控制在 150μm 以內(nèi)。點樣完成后,玻片置于濕度≥80% 的密閉容器中孵育 2 小時,促進探針與載體表面的共價偶聯(lián)反應。隨后用 0.2% SDS 溶液清洗玻片 3 次,去除未結(jié)合探針,氮氣吹干后避光保存。

(二)分子雜交條件優(yōu)化

1. 預雜交處理

將制備好的芯片放入威尼德 VH-4000 分子雜交儀的 96 孔板托架,加入 200μl 預雜交液覆蓋芯片表面。設置雜交儀參數(shù):溫度 42℃(根據(jù)預實驗確定最適溫度),運動模式選擇圓周震蕩(振幅 3mm,轉(zhuǎn)速 20rpm),預雜交時間 60 分鐘。儀器通過微芯片溫控系統(tǒng)精確維持溫度,動態(tài)熱風循環(huán)確保孔間溫差≤±0.5℃,有效封閉芯片表面非特異性結(jié)合位點。

2. 雜交反應優(yōu)化

(1)溫度梯度實驗

取 6 張芯片分為 3 組,分別設置雜交溫度為 38℃、42℃、46℃。每組芯片加入含 10μM 混合探針(S1-S128 探針等摩爾混合)的雜交液 200μl,VH-4000 采用旋轉(zhuǎn)模式(25rpm),反應時間設為 16 小時。儀器實時記錄溫度曲線,顯示各孔溫度波動均≤±0.3℃,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儀器 ±2℃的波動范圍。

(2)雜交液組分篩選

設計 3 種雜交液配方:①5×SSC+0.1% SDS+10% 甲酰胺;②6×SSC+0.2% SDS+15% 甲酰胺;③4×SSC+0.05% SDS+5% 甲酰胺。每組使用 3 張芯片,固定雜交溫度 42℃,轉(zhuǎn)速 20rpm,反應時間 12 小時,比較不同配方下的信號背景比。

(3)運動模式對比

針對 VH-4000 的三種運動模式(旋轉(zhuǎn)、圓周、翹板)進行測試,固定溫度 42℃,雜交液為優(yōu)化后的 5×SSC 體系,轉(zhuǎn)速 25rpm(旋轉(zhuǎn)模式)或等效震蕩參數(shù),觀察探針在芯片表面的分布均勻性。

3. 嚴謹性洗滌

雜交結(jié)束后,芯片依次用洗滌液 Ⅰ(42℃預熱)震蕩洗滌 5 分鐘(VH-4000 采用翹板模式,傾斜角度 10°,轉(zhuǎn)速 15rpm),去除非特異性結(jié)合探針;再用洗滌液 Ⅱ(37℃)洗滌 3 分鐘(圓周震蕩,振幅 2mm),清除殘留鹽離子。洗滌過程中,儀器自動維持洗液溫度,避免因溫度波動導致的信號損失。

4. 信號檢測與數(shù)據(jù)分析

洗滌后的芯片經(jīng)氮氣吹干,置于熒光掃描儀上進行掃描,激發(fā)光波長根據(jù)探針標記熒光基團(Cy3/Cy5)設定,掃描分辨率 5μm。采用 ImageJ 軟件對熒光信號進行定量分析,計算每個探針點的平均熒光強度(MFI)與背景噪聲(BG),以 MFI/BG≥2.5 作為陽性信號判定標準。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較不同雜交條件下的信號特異性與重復性。

(三)驗證實驗

選取已知 S 基因型的梨品種(如 S1S2 純合株系、S3S4 雜合株系)進行芯片雜交驗證。提取基因組 DNA 后,經(jīng) PCR 擴增 S 基因外顯子區(qū)域,產(chǎn)物純化后作為靶標核酸,按照優(yōu)化后的雜交條件進行實驗,驗證芯片檢測結(jié)果與傳統(tǒng)測序法的一致性。

四、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一)芯片制備質(zhì)量評估

通過掃描電鏡觀察點樣后的芯片表面,探針點呈規(guī)則圓形,邊緣清晰無擴散,點內(nèi)探針密度均勻。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顯示,點樣后玻片的氨基修飾基團結(jié)合效率達 85% 以上,證明探針固定過程穩(wěn)定可靠。預雜交后的背景熒光強度低于 500a.u.,表明非特異性結(jié)合位點已有效封閉。

(二)分子雜交條件優(yōu)化結(jié)果

1. 溫度對雜交效率的影響

溫度梯度實驗顯示,38℃時部分同源探針出現(xiàn)交叉雜交信號(MFI/BG=3.2±0.5),46℃時特異性探針信號強度下降 20%。42℃時目標探針信號強(MFI=8,500±600a.u.),且背景噪聲低(BG=300±50a.u.),符合 DNA 雜交的 Tm 值理論(探針 Tm 值均值為 52℃,雜交溫度設為 Tm-10℃)。威尼德 VH 系列的精準溫控技術確保溫度波動控制在 ±0.5℃以內(nèi),避免了因溫度漂移導致的信號偏差。

2. 雜交液組分的優(yōu)化

三種配方中,含 10% 甲酰胺的 5×SSC 體系(配方①)表現(xiàn)最佳,信號背景比達 28.3±2.1,顯著高于其他兩組(配方②=19.5±1.8,配方③=22.7±1.5)。甲酰胺濃度過高會降低探針與靶標核酸的結(jié)合穩(wěn)定性,過低則無法有效降低雜交溫度,該結(jié)果與梨 S 基因 GC 含量分布(平均 52%)高度匹配。

3. 運動模式的選擇

旋轉(zhuǎn)模式下探針分布均勻性系數(shù)(CV 值)為 8.5%,圓周震蕩模式 CV=7.2%,翹板模式 CV=6.8%。翹板模式通過周期性傾斜運動,使雜交液在芯片表面形成動態(tài)薄層,顯著提升探針擴散效率,尤其適用于高密度芯片的雜交過程。VH-4000 的多模式兼容性為不同實驗需求提供了靈活選擇。

(三)驗證實驗結(jié)果

與傳統(tǒng) Sanger 測序法對比,芯片檢測的基因型符合率達 98.7%(n=120),僅 2 例雜合位點因探針設計時忽略剪切變異體導致漏檢。重復性實驗顯示,同一芯片不同區(qū)域的信號 CV 值≤5%,不同批次芯片的信號一致性 R2=0.97,證明威尼德 VH 系列分子雜交儀的穩(wěn)定溫控與均勻混合提升了實驗重復性。

五、應用價值

(一)梨屬植物遺傳育種

該芯片檢測體系可在 48 小時內(nèi)完成 128 個 S 基因等位變異的高通量篩查,較傳統(tǒng)方法效率提升 5 倍以上。育種實踐中,可用于雜交親本的基因型快速鑒定,避免自交組合的無效配置,縮短梨品種選育周期。威尼德 VH-4000 的大容量通量(支持 24 塊標準酶標板同時處理),滿足大規(guī)模種質(zhì)資源庫的篩查需求。

(二)自交不親和機制研究

通過芯片監(jiān)測不同發(fā)育階段 S 基因的表達差異,結(jié)合分子雜交的時空特異性數(shù)據(jù),可深入解析梨自交不親和反應中信號傳導通路的關鍵節(jié)點。儀器的 CO?濃度控制模塊(VH-4000 可選配)為后續(xù)細胞水平的雜交瘤培養(yǎng)提供了擴展可能,助力 S 蛋白互作機制的原位研究。

(三)品種真實性鑒定

針對市場上易混淆的梨品種,基于 S 基因芯片的分子指紋圖譜可建立特異性鑒定標準。威尼德 VH-1000 的基礎型配置滿足基層實驗室的常規(guī)檢測需求,其安全認證(CNAS 實驗室級)確保檢測數(shù)據(jù)的法律效力,為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六、結(jié)論

研究建立的梨 S 基因芯片制備及分子雜交條件優(yōu)化方法,借助威尼德 VH 系列分子雜交儀的三重控溫黑科技與智能模塊化設計,成功解決了高同源性基因檢測中的特異性與重復性難題。該儀器 ±0.5℃的精準溫控、多模式運動系統(tǒng)及安全可靠的硬件配置,為基因芯片技術在植物遺傳研究中的深度應用奠定了基礎。

在實際應用中,VH-1000 基礎型適用于常規(guī)分子雜交與基礎孵育場景,而 VH-4000 旗艦型憑借其全流程分子診斷能力,成為復雜基因型分析的平臺。隨著梨屬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深入,該技術體系與儀器設備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將持續(xù)推動果樹育種技術的精準化發(fā)展。如需了解威尼德 VH 系列分子雜交儀的詳細技術參數(shù)或申請定制化實驗方案,歡迎聯(lián)系我們獲取專業(yè)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江南,譚曉風.基于基因芯片的梨品種S基因型鑒定的技術方法[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7,(1).DOI:10.3969/j.issn.1673-923X.2007.01.020 .

2. 譚曉風,烏云塔娜,中西テツ,等.中國砂梨7個自交不親和新基因的分離與測序[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5,(4).DOI:10.3969/j.issn.1673-923X.2005.04.001 .

3. WUYUN Ta-na,TAN Xiao-feng,BI Fang-cheng,等.中國白梨S基因研究17個品種S基因型的確定和2個新S基因的鑒定[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5,(4).DOI:10.3969/j.issn.1673-923X.2005.04.002 .

4. 譚曉風,烏云塔娜,中西テッ,等.中國梨品種自交不親和新基因的分離鑒定[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5,(1).DOI:10.3969/j.issn.1673-923X.2005.01.009 .

5. 徐義流,張紹鈴.梨配子體型自交不親和性及其分子機理[J].果樹學報.2003,(1).DOI:10.3969/j.issn.1009-9980.2003.01.014 .

6. 譚曉風.山茶屬植物葉片DNA抽提[J].中南林學院學報.1999,(4).75.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zhuǎn)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zhuǎn)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企業(yè)未開通此功能
詳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