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德角國際生物醫(yī)學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級會員 | 第5年

18701356057

內毒素和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

時間:2022/12/14閱讀:732
分享:

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起始步驟,內毒素及其誘導物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作用已得到許多資料證實。據報道,內毒素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并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更多的資料表明內毒素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有賴于中性粒細胞的存在。內毒素可激活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使之粘附血管內皮細胞的能力增強。中性粒細胞或單核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粘附后可通過氧自由基的產生或溶酶體酶的釋放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但是Sacedley等認為,上述損傷效應主要與中性粒細胞釋放的彈力纖維酶有關,并不被各種氧自由基清除劑所抑制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慢性肉芽腫病人不產生H2O2的中性粒細胞被脂多糖激活后也可以產生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效應。相反,特異絲氨酸彈力纖維酶抑制劑可分別抑制中性粒細胞及其彈力纖維酶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

 

 

最近﹐楊自力等在培養(yǎng)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HVVEC,并且用脂多糖致?lián)p傷中發(fā)現(xiàn),一氧化氮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一氧化氮是種具有雙重作用的信使分子和毒性分子。生理條件下血管內皮持續(xù)釋放小劑量氧化氮作為信使分子,作用于緊鄰的血管平滑肌使后者處于一定的舒張狀態(tài);此外小劑量的氧化氮還能抑制紅細胞粘附和血小板聚集。

 

但當血管內皮細胞受到內毒素、白細胞介素-1和腫瘤壞死因子等炎性因子的作用時,誘導NOmRNA表達,一氧化氮合成大量增加。實驗表明,隨著一氧化氮的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也增加反映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指標LDH亦急劇增加,唐海蘭等也作了類似的報道。推測氧化氮與氧自由基有某種相互作用的關系,結果導致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此外內毒素可活化補體系統(tǒng)。后者尤其是C5a可加強活化的中性粒細胞產生氧自由基的能力,并誘導單核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1,提示補體系統(tǒng)在內毒素介導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中具有重要意義。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