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吸管由醫(yī)用級聚乙烯(PE)制成,管體
Nat Med:科學家發(fā)現(xiàn)決定免疫檢查點療法抗癌療效的關鍵因素
腫瘤內(nèi)刺激性樹突狀細胞(stimulatory dendritic cells,SDCs)在刺激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促進對抗癌癥的免疫反應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研究調節(jié)SDCs在腫瘤微環(huán)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富集情況的機理將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圖片來源:NIH
為此,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人黑素瘤中的SDCs的富集及其影響因素,結果發(fā)現(xiàn)人黑素瘤中SDC的富集與腫瘤內(nèi)編碼細胞因子FLT3LG的基因的表達相關,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Nature Medicine》上,題為“A natural killer–dendritic cell axis defines checkpoint therapy–respon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s”。
FLT3LG主要由小鼠和人腫瘤中的淋巴細胞——尤其是天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分泌。NK細胞可以在小鼠TME中與SDCs形成穩(wěn)定的偶聯(lián)物。通過使用遺傳學手段或者藥物清除小鼠體內(nèi)的NK細胞,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NK細胞在通過產(chǎn)生FLT3L正面調節(jié)SDCs在腫瘤中的富集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盡管抗PD-1免疫檢查點療法主要靶向T細胞,但是NK細胞通常與人腫瘤中的保護性SDCs的含量、病人對抗PD-1療法的響應以及病人總生存期延長有關。
總的而言,該研究揭示了固有免疫SDCs——NK細胞軸可以作為預測靶向T細胞的腫瘤免疫療法的預后因子,同時這些固有免疫細胞對于增強T細胞對腫瘤響應是必需的,因此這條反應通路是新型免疫療法的潛在靶標。(生物谷)
參考資料:
Kevin C. Barry et al, A natural killer–dendritic cell axis defines checkpoint therapy–respon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s, Nature Medicine (2018). DOI: 10.1038/s41591-018-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