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同步輻射限制,從Angew/JACS看easyXAFS如何助力電池材料機理研究
理解材料的構-效關系一直是電池領域的關鍵課題。隨著先進表征技術的發(fā)展,研究人員能夠更加準確、便捷地獲得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從而促進高效、穩(wěn)定的電池材料的開發(fā)。
X射線發(fā)射譜(XES,X-ray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一種通過探測特征X射線熒光來分析元素性質的技術,可以判定原子的氧化態(tài),自旋態(tài),共價,質子化狀態(tài),配體環(huán)境等信息。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元素自旋態(tài)可影響材料的電化學性質。作為表征元素自旋態(tài)的有效手段,XES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池研究的相關報道中。然而,由于XES技術通常依賴于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極大地限制了XES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針對于此,美國easyXAFS設計研發(fā)了無需同步輻射光源的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XAFS/XES,可在常規(guī)實驗室環(huán)境中測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和X射線發(fā)射譜,得到可以媲美同步輻射水平的譜圖,實現對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價態(tài)分析、配位結構解析等。
本文將從Angew和JACS高水平文獻出發(fā),闡述easyXAFS臺式X射線吸收譜儀系統(tǒng)如何助力電池材料機理研究。
蘇州大學 Angew
蘇州大學張亮團隊針對Li-S電池反應體系,以尖晶石氧化物為基礎,構筑了吸附-催化雙活性位點,并通過自旋調控形成電荷傳輸通道[1]。作者成功合成了富含MnOh-O-CoTd結構單元的三金屬尖晶石氧化物納米盒(CoFeMnO YSNCs),處于四面體中心的高自旋CoTd以金屬-硫共價鍵的形式強力地錨定多硫化物,處于八面體中心的MnOh能誘發(fā)軌道特異性催化。同時,利用金屬離子在特定配位構型中的電子結構及自旋態(tài),MnOh-O-CoTd中形成了暢通的自旋路徑,保證了雙活性位點之間的電子傳遞。
作者利用easyXAFS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的XES Kβ譜線驗證CoTd的自旋態(tài)(圖1)。在CoFeO SSNC樣品中,Kβ1,3-Kβ′分裂難以區(qū)分,證明其中低自旋的八面體中心Co3+Oh占主導地位。與之相比,CoFeMnO YSNC的Kβ′特征增強,證實其中更多的Co3+Oh被驅動到四面體配位中心Td,并轉換為高自旋狀態(tài)。
圖1. 不同樣品的Co Kβ XES譜圖
由于低自旋Co3+Oh的固有局部電子結構與空的eg軌道,具有CoOh-O-CoTd結構單元的Co3O4顯示出相對較低的電導率(圖2a)。相反,當Mn3+被引入Oh位點時,Mn3+Oh中部分占據的eg軌道通過橋接O2-帶來強烈的MnOh-O-CoTd超交換相互作用,構建了一個暢通無阻的自旋通道(圖2b)。如圖2c所示,自旋極化電子在費米能級附近具有自旋態(tài),通過離域電子表現出半金屬特性。雙活性位點間通過自旋極化電子形成有效的電荷傳輸通道,促進多硫化鋰在電極表面發(fā)生連續(xù)的吸附-催化轉化過程(圖2d),實現了高性能的Li-S電池。該項研究以“Cooperative Catalysis of Polysulfi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through Adsorption Competition by Tuning Cationic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Dual-active Sites in Spinel Oxides”為題,發(fā)表于國際高水平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圖2. (a) Co3+Oh和相應的CoOh-O-CoTd自旋通道的軌道分裂圖示。(b) Mn3+Oh和相應的MnOh-O-CoTd自旋通道的軌道分裂圖示。(c) MnOh摻雜Co3O4的自旋極化示意圖。(d) 多硫化鋰在CoFeMnO YSNCs表面連續(xù)“吸附-轉化”過程的機理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 JACS
中國科學院的劉向峰團隊利用自旋態(tài)調控設計出穩(wěn)定的4.6V高壓LiCoO2正極材料,有效提升了電池容量和倍率性能,并實現了優(yōu)異的充放電循環(huán)穩(wěn)定性[2]。高壓LiCoO2由于其較高的理論容量而備受研究者關注,然而高電壓會導致過量的O→Co電荷轉移,使晶格O2–過度氧化并釋放O2,造成結構退化,容量衰減,嚴重限制其實際應用。本文的作者通過引入高自旋的Co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其機理如圖3a所示。對于低自旋LiCoO2而言,Co t2g和O 2p軌道之間高度重疊。充電后,首先從t2g中提取電子,將低自旋Co3+(t2g6 eg0)氧化為Co4+(t2g5 eg0)。當一半的Co3+陽離子被氧化成Co4+時,費米能級達到O 2p態(tài)。隨著進一步氧化,O→Co電荷轉移被觸發(fā),從而將Co4+還原為Co3+甚至Co0+,同時將O2−氧化為O2。這一過程使O-O 鍵縮短,Co-O鍵變長,造成晶格畸變。充放電循環(huán)后,由于不可逆的化學反應和晶格變化,材料的電子結構無法恢復到原始狀態(tài)。對于高自旋LiCoO2,Co t2g和O 2p之間的重疊減少。納米帶狀網絡結構產生的晶格應力場抑制了脫鋰時的結構變化。這些特性抑制了費米能級在高電壓下接近O 2p,并從根本上解決了O → Co電荷轉移問題。因此,充放電循環(huán)后,高自旋LiCoO2的能帶結構可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
實驗上,作者成功合成出高自旋LiCoO2 (HS-LCO)與低自旋LiCoO2(LS-LCO),并利用easyXAFS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的XES輔助表征(圖3b)。在長時間電池循環(huán)測試后,HS-LCO中的Co仍然保持高自旋態(tài)。該項研究以“Reducing Co/O Band Overlap through Spin State Modulation for Stabilized High Capability of 4.6 V LiCoO2”為題,發(fā)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圖3. (a) LS-LCO和HS-LCO中自旋態(tài)對能帶結構的影響及氧化還原機理示意圖。(b) LS-LCO和HS-LCO原始樣品及循環(huán)測試后的HS-LCO電極的XES譜圖。
上述兩篇電池前沿研究論文的XES數據均由美國easyXAFS公司研發(fā)的臺式X射線吸收譜儀系統(tǒng)easyXAFS300+ (圖4)測得。該裝置得益于單色器設計,無需同步輻射光源,可以在常規(guī)實驗室環(huán)境中實現X射線吸精細結構譜(XAFS)和XES雙功能測試,二者相輔相成,信息互補,用于獲取全軌道的電子結構以及原子結構信息。該臺式設備幫助廣大科研人員擺脫對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的依賴,極大地提高了XES和XAFS表征技術在能源、催化、環(huán)境等各領域的大范圍應用。
圖4. 美國臺式X射線吸收譜儀系統(tǒng)easyXAFS300+
【參考文獻】
[1] Cooperative Catalysis of Polysulfi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through Adsorption Competition by Tuning Cationic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Dual-active Sites in Spinel Oxides. Angew. Chem. Int. Ed.,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6286
[2] Reducing Co/O Band Overlap through Spin State Modulation for Stabilized High Capability of 4.6 V LiCoO2. J. Am. Chem. Soc., DOI: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1128
相關產品
1、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XAFS/XES:http://true-witness.com/st166724/product_32078159.html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